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目的及意义
土壤微生物是从19世纪中叶发展起来的一支生命科学的分支学科[1],并重点对农业生产中土壤肥力和植物营养一些问题及微生物固氮作用进行了研究。如:有机物的分解过程、植物氮素营养来源、硝酸盐在土壤中形成原因等,以及19世纪中叶根瘤菌分离鉴定,从多方面揭示了土壤微生物及其重要功能。至20世纪初叶,土壤微生物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随着技术、方法的改进,特别是分子生物学向生态学渗透,大大促进了土壤微生物学研究的深入[2]。人们在长期的研究和实践中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如样品的采集、富集培养和分离,最大或然值计数等等[3]。传统的土壤研究方法中除了培养计数外,通常还包括土壤酶活性的分析。在我国,生物固氮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在微生物对农药降解及在土壤环境修复方面也作了一些研究。
林业的作用不仅在于调节生态平衡的作用,同时林业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持部门。近些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污染情况的加重,我国许多地区的林区生态环境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税号之类破坏和污染。林业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就像人体的肺部一样,可以净化空气,防风固沙,稳定自然生态平衡[4]。近几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进步,我国林区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滥砍滥伐情况屡见不鲜,严重影响我国林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发达的根系造就了它在自然环境中能够有效地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功能,这是森林资源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作用。在雨水天气中不会因为大量的雨水冲刷出现水土流失的情况,既可以有效地保护土体又能起到保护地被植物的作用[5]。在干旱的天气中,利用茂密的输液又可以很好地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起到固水的作用。除了保持水土的基本作用之外,森林还有很强的防风固沙效果,林区中的大多数植物都有发达的根系组织,这些根系可以深深的植入地下土壤之中,不仅可以有效的锁住土壤中的水分,还可以起到稳定土体的作用。在遭遇大风天气时可以有效的减小风力,阻止沙丘的移动,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森林树木生长的过程也是自身进行蒸腾和光合作用的过程,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时都会吸收大量的热量,降低林区周边自然环境的温度。另外,在植物蒸腾的过程中会释放一定量的水蒸气,这种情况的发生不仅可以有效地调节空气湿度[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基本内容与目标
林区土壤富含腐殖质,腐殖质是有机物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自然界可生物降解的物质残骸由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复杂混合物[15]。它有着特殊化学和生物本性的、构造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在其形成过程中,微生物扮演着重要作用,在其形成的不同阶段优势微生物往往也是不同的[16]。本论文主要调研不同林区微生态的主要构成情况,微生态在林区发展中的作用,同时研究利川林区不同区域腐殖质中微生物种群的构成和变化过程,对其中主要微生物类群进行特性特征研究,并该地区微生态特征进行初步评价。
拟采用的技术方案与措施
1.调研不同典型林区微生态的特点及其对林业发展的作用
2.掌握腐殖质采样方法和样品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分析方法
3.掌握典型腐殖质微生物生长特性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手段
4.对有益微生物进行分类鉴定
5.对该地区微生态特征进行初步评价
6.查阅不少于50篇中英文参考文献,完成中英文翻译
7.按照学校规定毕业论文。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第4周-第6周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明确研究内容
第7周-第8周 查阅并收集与论文相关的资料,制定方案
第9周-第13周 完成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第14周 整理实验数据及相关资料
第15周-第16周 论文修改、定稿、打印,准备答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程国彬,张志媛,宋笠福,等.伊春林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林业勘查设计,2007(1):21-23.
[2]郭金龙.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现状与问题解决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0):214-215.
[3]邢莉莎.如何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J].科技致富向导,2014(18):18-18.
[4]张福锁 ,曹一平 . 根际动态过程和植物营养. 土壤学报 , 1992, 29( 3): 239~ 250
[5]H马斯纳 (德 ) . 高等植物的矿质营养 . 北京: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 1991. 247~ 288
[6]许光辉 ,郑洪元 . 土壤微生物分析方法手册. 北京: 农业出版社 , 1986
[7]张硕新 ,雷瑞德 ,刘广全等. 秦岭火地塘林区主要森林类型的营养循环 . 西北林学院学报 , 1996, 11(增 ): 115~ 210
[8]单宏英.陈化烟叶表面有益微生物的分离筛选、鉴定及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
科技大学,2012.
[9]郭志.浓香型大曲中产香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及其产香条件的优化[D].四川理工
学院,2014.
[10]李日强,辛小芸,刘继青.天然秸秆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选育.上海环境科学,
2002,21(1):8-11.
[11]张平平,刘宪华.纤维素生物降解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天津农学院,
2004(3):45-54.
[12]ALLETTO L, COQUET Y, BENOIT P, et al., 2010. Tillage management effects on pesticide fate in soils: A review [J]. Agronom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30(2): 367-400.
[13]ALVAREZ R, STEINBACH H S, 2009. A review of the effects of tillage systems on some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water content, nitrate availability and crops yield in the Argentine Pampas [J]. 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 104(1): 1-15.
[14]BALESDENT J, CHENU C, BALABANE M, 2000. Relationship of soil organic matter dynamics to physical protection and tillage [J]. 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 53(3): 215-230.
[15]BLAZEWICZWOZNIAK M, KONOPINSKI M, 2013. Impact of cover crops and tillage on porosity of podzolic soil [J]. International Agrophysics, 27(3): 247-255.
[16]CAMERON K C, DI H J, MOIR J L, 2013. Nitrogen losses from thesoil/plant system: A review [J]. Annals of Applied Biology, 162(2): 145-17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立即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