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酸盐类微生物的筛选及特性研究开题报告

 2021-08-14 02:12:16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目的与意义: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钾肥的消耗巨大,但是中国又是一个钾肥相对匮乏的国家,中国的生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量。同时随着农业生产中化肥的施用量不断增加,中国耕地缺钾的状况将会变得更加严重,解决农作物缺钾问题已迫在眉睫。

土壤中含有丰富的钾矿物,只是由于它们主要呈稳定的硅酸盐状态,不能直接为作物吸收利用,但是在土壤中存在一种硅酸盐细菌,它能分解土壤中的硅铝酸盐等矿物,并将难溶解性的钾、磷、硅转变为可溶性状态供植物吸收利用,大大提高了土壤中钾的利用率缓解农业缺钾问题。因此对硅酸盐类微生物的筛选及特性研究就有了重大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硅酸盐细菌在前苏联和我国研究较早,应用较多。目前研究和应用的硅酸盐细菌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硅酸盐形态的硅酸盐细菌,研究应用较多。另一种是非硅酸盐形态的,还在进一步研究中。对硅酸盐细菌钾的研究,大致可分四个方面或四个阶段:一是解钾的效果研究;二是解钾的条件包括土壤条件和环境条件的研究;三是解钾的机理研究;四是投入运用的研究。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大都停留在选出一些解钾能力强的菌株。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基本内容:硅酸盐细菌具有分解土壤矿物中无机成分的作用,能够释放出磷、钾等元素,作为菌肥,在前苏联和我国研究较早、应用较多。一些研究认为硅酸盐细菌(silicatebacteria)由于其生命活动作用可将含钾矿物中的难溶性钾溶解出来供作物利用,并将其称为钾细菌,用这类菌种生产出来的肥料叫硅酸盐菌肥,俗称钾细菌肥。本研究主要拟筛选出一株无毒性高效硅酸盐细菌,同时研究其特征。

目标:1、筛选得到一株硅酸盐细菌2、得到最适生长条件3、得到最适条件下的生长曲线4、检测硅酸盐细菌在最适条件下对不同矿石的解钾效果5、查阅不少于50篇中英文参考文献6、完成中英文翻译7、完成毕业论文。

拟采用技术方案及措施:首先用硅酸盐培养基筛选出硅酸盐细菌,然后对筛选出来的细菌通过实观察其菌株菌落形态,菌株菌体形态,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进行鉴定.鉴定确定是硅酸盐细菌后,通过对照试验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得到最适生长条件并得到该条件下的得生长曲线,最后用原子吸收的方法检测硅酸盐细菌在最适条件下对不同矿石的解钾效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第4周-第6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明确研究内容

第7周-第8周查阅并收集与论文相关的资料,制定方案

第9周-第13周完成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沈萍,《微生物学实验(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1-1,isbn:9787040220827.

[2]沈萍,陈向东主编,《微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5-013.王世杰,王翔,卢桂兰,等.

[3]龙健,李娟,等,硅酸盐细菌对含钾矿粉和土壤的解钾作用研究进展,自然科学报,200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