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本论文研究的背景:
氨氮是地表水、地下水、工业废水等水质监测重要的指标之一。水中的氨氮是指以游离氨( 或非离子氨, nh3 ) 和离子氨( 铵盐, nh4 ) 形式存在的氨, 两者的组成比取决于水的ph 值。当 ph 值偏高时, 游离氨的比例较高; 反之则铵盐的比例为高。对地面水, 常要求测定非离子氨。水中氨氮的来源主要为生活污水中含氮有机物受微生物作用的分解产物、焦化合成氨等工业废水以及农田排水等。此外, 在无氧环境中, 水中存在的亚硝酸盐亦可受微生物作用, 还原为氨;在有氧环境中, 水中氨亦可转变为亚硝酸盐, 甚或继续转变为硝酸盐。氨氮含量较高时,对鱼类呈现毒害作用,对人体也有不同程度的危害。测定水中氨氮的方法通常有纳氏试剂比色法、气相分子吸收法,苯酚—次氯酸盐( 或水杨酸—次氯酸盐) 比色法和电极法等。纳氏试剂比色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等特点,可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的氨氮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碘化汞和碘化钾的碱性溶液与氨反映生成淡红棕色胶态化合物,其色度与氨氮含量成正比,通常可在波长410~425nm范围内测其吸光度,计算其含量。本法最低检出浓度为0.025mg/l(光度法),测定上限为2mg/l。采用目视比色法,最低检出浓度为0.02mg/l。水样做适当的预处理后,本法可用于地面水,地下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氨氮的测定。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1.考察酒石酸钾纳、纳氏试剂及用量的影响;
2.不同预处理方法的影响。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主要拟定研究方法如下:
碘化汞和碘化钾的碱性溶液与氨反应生成淡黄棕色胶
态化合物, 其色度与氨氮含量成正比, 通常可在波长 410~425nm
4. 参考文献
[1]钱友强等. 以碘—碳酸氢钠混合溶液作吸收剂用砷钼蓝光度法测定微量碘[j].理化检验.2013.30(1):303-307
[2]环境保护部.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4版,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02: 467-470
[3]吴海娟.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氨氮影响因素分析[j].黑龙江环境通报.2016.40(3):77-79
5. 工作计划
|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