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洋品牌”化妆品的冲击下,中国本土的化妆品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小时候被消费者钟爱的国字品牌反而被打上了土的标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者的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的审美随之审美也在变化,但本土化妆品对待消费市场的变化反应不够灵敏,加上外资化妆品品牌对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垂涎已久,通过各种方式抢占中国市场,使得中国化妆品企业不断失守城池。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化妆品市场找到自己的位置并重新焕发品牌生机,成为国内本土化妆品突破尴尬位置的出口。当然并不是所有品牌坐以待毙。众多中国本土品牌中,百雀羚一枝独秀。通过与传统文化捆绑,百雀羚成功成为中国化妆品的领头羊。作为童年中的优质品牌,大宝也不甘示弱,在产品等策略上做出改变,其在品牌激活上的挫折与成功为本土化妆品的品牌复兴提供一条出路。 |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一)李军霞在《浅谈如何走出品牌老化僵局》中说:根据营销学的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投放市场直到被淘汰退出市场的全过程,包括导入期、成长 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而从事物规律的类比角度上 来说,品牌与产品一样,也具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与产品不同的是,品牌的生命周期表现形态更为复杂,其市场寿命或长 或短,弹性相当大。而一旦某品牌的产品从原先有着较高知 名度、美誉度和客户忠诚度、市场表现购销两旺的状态,逐步走向反面,则可以判定,该品牌已经进入老化阶段。 (二)著名品牌战略专家李光斗认为:传统企业应不断寻求品牌年轻化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要运用互联网思维来改造。什么叫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就是如何让你的资产变轻,让你的产品卖 得贵。其次,要学会讲故事。中国的品牌缺的是什么?缺的 是好的品牌故事。最后,要为品牌注入娱乐元素。 (三)刘德文、姚山季通过实验的出:第一,不同品牌激活策略会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产生不同影响,并且该影响还会受到调节聚焦的调节作用,并与调节聚焦产生匹配效应。怀旧型激活策略更能够促进消 费者的购买意愿。相比于品牌激活策略和调节聚焦的不匹配,两者匹配时可在更大程度上影响购买意愿。第二,品牌激活策略影响购买意愿会受到品牌认同的中介作用,并且品牌认同的中介作用也 会被调节聚焦所调节并与调节聚焦存在匹配效应。当老字号品牌激活策略和消费者的调节聚焦匹配时,也更能激发消费者的品牌认同。品牌认同会在防御聚焦下部分中介品牌激活策略对购买意愿的 影响,但在促进聚焦下,该中介作用不显著。主要原因可能在于防御聚焦下的消费者更加谨慎仔细,对不同的品牌激活策略的差异较敏感,而在促进聚焦下,消费者更加激进和开放,对不同品牌激活策略的差异感知较小。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世界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认为,品牌的生命周期可以用产品的生命周期概念加以分析,即品牌也会像产品一样,经历一个从导入、成长、成熟到最后衰退并消失的过程。但科特勒也承认,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老品牌经久不衰,至今仍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因而,品牌的生命周期源于产品的生命周期,但又高于产品的生命周期。事实上,品牌一经产生,它就己经脱离它所依存的载体——具有某种具体形式的产品而独立存在了。品牌生命周期是指品牌的市场生命周期,它包括导入期、知晓期、知名期、维护与完善期、退出期等五个阶段。 |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1日:搜集资料,并完成选题工作
2.2022年11月1日2022年11月29日:阅读研究文献,完成开题工作
3.2022年3月13日前:分析数据,得出阶段性结论并且完成初稿
5. 参考文献
[1]彭博,晁钢令.中国传统老字号品牌激活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2(03):90-92. [2]郭欣.中华老字号的品牌复兴策略探析[J].企业经济,2009(09):58-60. [3]熊曦,柳思维.工业企业品牌成长的风险矩阵研究[J].湖湘论坛,2013,26(01):71-74. [4]高海霞,裴佳.消费者怀旧理论述评及其品牌激活策略研究[J].新西部(理论版),2013(12):53-54. [5]吴琼.对国有护肤品老字号百雀羚品牌年轻化的几点思考[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4(02):43-44. [6]陶云彪.再造品牌活力[J].经营与管理,2011(05):58-59. [7]郭雯琦.老字号品牌激活战略研究[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09):122-126. [8]殷宇歌,卓伟,钟刘杰.经济全球化下中国老品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现代商业,2010(26):160. [9]付二晴.基于产品创新视角的老化品牌激活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7(08):33-35. [10]江品醇.宝洁品牌减法能成功吗?[J].日用化学品科学,2017,40(10):53-54. [11]陆芳.无锡老字号王兴记品牌老化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论,2016(18):22-24. [12]孙国亮.国内企业品牌的老化问题及管理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12(04):95-96. [13]杨波.品牌重塑的成功之道[J].市场研究,2010(11):50-54. [14]李光斗.传统企业应不断寻求品牌年轻化[J].中国商界,2016(12):33. [15]祁蔚茹.品牌的创新与老化——以李宁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7(11):365. [16]李光斗.品牌的“卖萌营销”[J].现代企业文化(上旬),2013(12):64-65. [17]范旭光.强生收购大宝路径探秘[J].中国市场,2008(37):37. [18]沈滨.老字号品牌的复兴[J].浙江经济,2012(21):38-39. [19]朱立斌.破茧化蝶:走出品牌老化困境[J].中国乳业,2011(02):64-65. [20]王巍栋.让品牌变得“年轻”[J].现代商业,2009(01):26-28. [21]董立津.品牌年轻化战略市场生态演进的必然结果[J].声屏世界广告人,2019(07):24-29. [22]陈瑞娟,刘晨宇.跨界营销——“互联网 ”时代老品牌的新生之道[J].艺术科技,2019,32(12):187-188. [23]朱玉童.大品牌持续被唱衰,品牌或将消亡?[J].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19(07):20-21. [24]付秋霞,唐金娟.百雀羚品牌激活策略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8,2(08):164. [25]董立津.品牌年轻化战略:强化与激活[J].声屏世界广告人,2018(10):49. [26]刘德文,姚山季.调节聚焦对老字号品牌激活策略效果的影响——品牌认同的中介效应[J].财经论丛,2018(10):86-95. [27]陈茜.大宝、六必治、两面针、中华……谁的品牌在“老化”?[J].商学院,2017(07):93-95. [28]李军霞,冉春艳.浅析如何走出品牌老化僵局[J].经济研究导刊,2016(07):59-60. [29]刘步尘.产品决定品牌形象[J].IT时代周刊,2013(06):80. [30]Georgia-ZozetaMiliopoulou,Vassiliki Cossiavelou. Brands and Media Gatekeeping in the SocialMedia: Current Trends and Practices – An ExploratoryResearch[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disciplinary Telecommunicationsand Networking (IJITN),2016,8(4).
|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