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类APP适老化改造对用户使用意愿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2022-04-14 20:49:3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研究背景

在互联网应用技术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已经实现了“一部手机走天下”,尤其支付类app创造性地变革了支付形式,线上支付、线下扫码支付、电子货币等等支付新模式层出不穷,给老百姓带来了诸多便利,也提高了效率。

与此同时,中国约2.74亿老年手机用户,近半数的用户并没有接触过互联网,也不能够享受到互联网应用技术带来的巨大便利。但在现代智能化社会,不能够普及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用户显得“寸步难行”,不仅有商家拒收纸质货币老人一筹莫展,更有银行抬老人进行面部识别的新闻。中国素来有尊老爱幼的优秀传统,快速发展的技术便利了社会却忽视老人是不合乎道德也不符合国家整体和谐发展的要求,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呼声在中国愈演愈烈,因此工信部印发了《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开展互联网主要行业网站及老年人、残疾人常用移动互联网应用(app)的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2.1研究内容

在互联网应用技术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支付类app也迅猛发展,新的支付模式层出不穷,人们的生活也更加便利,但是老年手机用户对于支付类app的使用意愿不高,不仅不能享受到便利,还产生了生活障碍。因此本论文将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支付类app适老化、老年消费者行为和心理进行分析,归纳出支付类app各方面的适老化改造对老年用户使用意愿的影响,提出假设和模型,设计问卷和量表,比较改造各方面对老年用户使用意愿的影响,为支付类app平台能够更好地服务老年用户,提升老年用户使用意愿给予一些参考意见,并对帮助老年用户转变支付方式和习惯提出建议。

第1章 绪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3.1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为了研究支付类app适老化改造对老年用户使用意愿的影响,本文将通过阅读大量国内外对于支付类app适老化改造及老年用户群的相关理论研究,从老年用户心理的角度探究老年用户的使用意愿,选择适合的研究理论和模型,同时通过权威网站来获取近几年的相关数据作为事实依据和研究背景。文献研究法能够为论文写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表明对已有研究文献的归纳分析和整理,并且能够提供更加深入探讨的线索,从而让研究分析更合理、更有逻辑地进行下去。本文在文献研究法的基础上确定了研究的影响因素并建立起研究理论框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高森孟.基于用户体验的金融类移动应用适老性研究[d].四川省:西华大学,2020:102.

[2]杨一翁,王毅,孙国辉.网络推荐系统对消费者的营销效果[j].中国流通经济,2016,30(2):98-107.

[3]刘丝筠.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适老性移动终端社交平台研究[d].江苏省:南京理工大学,2016:8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11.2-2022.12.20:确定论文题目和指导老师

2、2022.12.21-2022.3.5:收集文献资料,研究案例,完成论文任务书

3、2022.3.6-2022.4.16:整理文献综述,提交论文提纲,完成论文开题报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