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案例分析的航空公司员工安全违章行为风险识别开题报告

 2022-01-12 20:54:26

全文总字数:9156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1.1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行业和先进的交通运输方式,航空运输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有着重要地位,也是国家战略性产业之一。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提高,飞机出行人数有了很大的增加,这使得航空运输量持续快速增长。另一方面,航空运输网络也在不断优化,国内和国际航线网络不断扩大健全机队运力显著增强,机场、空管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管理体制也在改革优化中日益完善。同时,民航安全也面临着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航安全事关重大,要站在国家战略和国家安全的高度,加强对我国航空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和统筹协调。

2018年,中国民航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206.53亿吨公里、旅客周转量10712.32亿人公里、货邮周转量262.50亿吨公里, 分别比上年增长11.4%、12.6%、7.8%。 2018年,全行业未发生运输航空事故,然而2009年-2017年不安全事件上报数量持续显著增加,2018年收到上报不安全事件11506 起。运输航空人为原因事故征候万时率为0.032,同比上升 17.13%。由此可以看出,民航安全存在隐患,而人为因素是影响安全飞行的较大隐患,且影响范围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人为因素对航空安全影响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由于航空公司员工的违章行为导致的不安全事件。多年的飞行实践证明,各项规章制度、条例已经被多数员工所接受和贯彻,但也有少数没有得到严格遵守,违章行为仍时有发生,若不严加管控,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2018年7月10日,国航CA106航班执行香港至大连航班任务。在巡航阶段,飞机出现座舱高度警告,机组人工释放了旅客氧气面罩,并实施紧急下降,于北京时间22:31分在大连机场安全落地,初步调查系副驾驶因吸电子烟,为防止烟味扩散到客舱,在没有通知机长的情况下,准备关闭客舱再循环风扇,但却误关了相邻的空调组件开关,导致客舱引气不足,增压告警。2019年11月3日,在某网友发布微博发布的图片中,一名年轻女性在与民用客机驾驶舱高度疑似的环境中,十分开心地摆出“V”型手势自拍。经调查,该事件发生于2019年1月4日桂林航空GT1011桂林-扬州航班上,涉事机长违规允许不具备资格的安全人员在航空器运行过程中,进入到驾驶舱,甚至坐到飞机舱位置上拍照留念。这种行为直接违反了相关规章规定,对飞行安全造成潜在威胁,是典型的故意违章行为。虽然此次事件中的违章行为并未造成严重后果,但此类行为仍存在导致不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根据墨菲定律,不管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小,当重复去做这件事时,事故总会在某一时刻发生。这就说明该行为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我们需要规避风险,减少违章行为的发生。风险管理就是帮助我们把风险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减至最低的一个有效手段。

因此,本研究将比较深入、系统地研究航空公司员工的违章行为,并对其进行风险识别,在全面了解各种风险的基础上预测不安全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防范于未然。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结合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基于大数据的民航员工不安全行为风险预警及管控研究”,本文运用多案例分析法对多个由于违章行为产生的不安全事件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找出违章行为与不安全事件之间的关系,对违章行为进行风险识别,为减少违章行为的发生提出相应预防措施及建议,研究目的是减少航空公司员工的违章行为的发生,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促进民航业的可持续发展。

1.2.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①拓展航空公司员工不安全行为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在航空公司员工不安全行为研究方面,大多都集中在对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而很少涉及到对违章行为的风险识别以及预防措施。而本文将用多案例分析对航空公司员工违章行为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并提出控制其的对策,能为航空公司员工安全违章行为的研究提供新的内容。

②深化人为因素风险管理的研究

风险管理被应用于医疗、金融、房地产等各行各业,也是航空领域十分重要的一个管理方法,本研究将风险管理与航空公司员工安全违章行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丰富了风险管理的研究内容。

(2)现实意义

人为因素在绝大多数航空不安全事件中被作为主要因素,这也引起了广大研究人员对人为因素的重视。本研究将选择航空公司中与航空安全有最直接关联的三个岗位——飞行员、签派员、机务维修人员进行研究,对这三个岗位员工的违章行为进行风险识别。本研究有助于航空公司预防和识别员工的安全违章行为,也有助于航空公司员工根据研究内容反思自身作风及行为,提高警惕,增强安全意识。此外,本研究还将针对性的提出控制违章行为的对策,这有助于航空公司管理者以此为参考更新相应的规章制度以减少违章行为的产生,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为维护航空安全做出贡献。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航空公司安全风险识别的研究

国外在航空公司安全系统风险评价方面起步比较早,在风险管理方面总结了很多的经验和方法。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在 1991 年对各个国家的航空公司进行了综合考察,第二年建立了国际航空安全评估系统(IASA);国际民航组织(ICAO)在 1995 年启动了航空公司安全监督计划(SOP);欧洲民航会议组织(ECAC)也在 1996 年开始了对外国航空器进行安全评估(SAFA);1998 年以后各个民航当局着手开始建立航空运行安全系统缝隙评估体系[1]。D.Rios Insua等学者在风险矩阵的基础上提出了航空安全风险管理决策框架用来改善国家的航空安全[2]。Galileo Tamasi 等学者利用 RAMS(Reliability,Availability,Maintainability,Safety)分析方法定性定量地评估了民用航空安全风险,并提出了基于威胁性、关键性和脆弱性的风险评估过程,强调了它们在确定风险水平方面的相关性[3]。Peter Brooker 学者将贝叶斯信念网络用于对航空进行风险评估,BBN 模型由条件概率相关联的因素框架组成,结果证明了贝叶斯信念网络有着准确的航空风险预测能力[4]

风险管理在国内的发展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一些学者将风险管理和安全系统理论引入到中国。

曾亮在多层次模糊评估法在民航不安全事件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中,从导致不安全事件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出发,通过对民航企业安全系统特点的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和加权平均相结合的方法,计算了不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的指标[5]。岳仁田等认为我国航空风险安全评价很多指标还存在局限性, 缺乏标准性、敏感性, 同时也存在时滞性, 提倡实施问题管理为中心的安全管理模式[6]。邹国良认为空管系统现行风险信息管理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如信息严重不对称、信息收集不系统、风险信息规范化程度不够、长期记录匮乏导致中长期风险分析能力受限[7]。李亮等参考模糊综合评判和FMECA原理对航空安全风险因素从重要度、危害度、难检度和可能度4维属性方面进行评估,得出传统安全因素中的机械因素风险水平较高[8]。陈京松认为在航空安全风险识别管理模式中, 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安全信息的来源, 所以在管理模式中需要对信息系统安全体系进行建设[9]

1.3.1飞行员违章行为的研究

Ganesh在研究飞行员个性特征时指出,飞行员严重威胁航空安全的五大危险态度,即反权威、冲动、侥幸、逞能和顺从,并证明危险态度与飞行员人格特质有关[10]。Kapur 研究认为由于飞行员不安全行为引发的航空事故征候与飞行员的心理因素具有密切关系,飞行员的个性与航空事故征候之间大体呈线性关系,飞行员具有的个性缺陷越多,航空事故征候率也就越高[11]。Drew等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飞行机组人员自发的采取保护性“防疲劳”行为来减少相关错误的可能性和后果,但这些行为通常不属于正式的安全管理体系(SMS)[12]。Alwin通过研究飞行员的疲劳风险因素得出结论,高龄、晚上工作、工作与生活平衡失调、较低的健康状况、较少的体力活动和适度的酒精消费被认为是疲劳的危险因素[13]。Kimberly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模拟飞行的过程中,多次起飞和着陆中飞行表现下降了,因此他建议可以考虑适度减少最大工作持续时间[14]

姬鸣等研究表明飞行员的自信、冲动性、焦虑、风险意识、男子气概和服从性六个维度对驾驶安全行为均具有显著影响, 可以作为现代航线飞行员驾驶安全行为评估的预测指标[15]。罗帆等从心理角度研究了民航机组行为失误的原因,认为机组行为失误是人、机、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16]

姬鸣等认为风险容忍对飞行员驾驶安全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风险知觉在风险容忍对飞行员驾驶安全行为的影响过程中起着调节作用, 高水平的风险知觉则削弱了风险容忍对驾驶安全行为的不良影响[17]。王永刚用VENSIM软件对违章行为动态发展过程进行模拟仿真,结果表明,治理飞行员违章行为是一个分阶段的过程,抑制因素发挥作用具有延迟性和效用期。程序因素和处境意识因素以及与其有关的参数变动对飞行员违章行为演化影响较大[18]

1.3.2签派员违章行为的研究

张序等认为签派员逐渐成为航空公司运行和保障的核心,并提出签派员在处理非法正常情况前排动作时仍存在如思想上对应急事件的重视不够、发生特情时信息的传递速度较慢、知识不够全面、由于决策权少而导致处理延误等许多问题[19]。黎晓等使用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技术,探索了签派员工作压力源、工作幸福感和一般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并提出提高飞行签派员的一般自我效能对提高工作幸福感、提高决策的有效性、保障飞行运行安全是非常重要的[20]。谢春生认为影响签派工作的人为因素有情景意识、压力管理、决策能力、沟通技巧和团队协作精神,并提出应建立签派工作人为因素防范体系[21]。高峰认为签派工作中的人为因素除了签派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外,还需关注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22]。陈华群等通过建立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影响飞行签派各因素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得到规章的实施、教育培训、人为因素、运行规范和部门协同是除了天气因素之外影响飞行签派安全的主要因素[23]

1.3.3机务维修人员违章行为的研究

Helmreich R L的一项安全运行审计的结果表明,超过一半的维修差错归因于违章行为,其中违反操作程序的行为是其他类型差错的1.4倍[24]。梁鑫磊认为机务维修风险指标中包括人的因素、飞机因素、环境因素及组织管理因素,并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对机务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人的因素已经成为引发维修差错的主要原因[25]

金灿灿以机务维修系统的风险为管理为基点,提出了基于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BCMS理论)的风险管理流程,开发了机务维修风险评估与决策支持系统[26]。汪磊等依据灰色聚类评价原理建立了机务维修人员疲劳风险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并在该模型基础上开发了机务维修人员疲劳风险管理系统[27]

舒芸等研究发现在实际维修管理过程中单单依靠惩罚是不能杜绝违章行为的,因为违章行为的发生是有一定的客观因素在里面的[28]。王永刚等基于系统动力学(SD)理论,建立了民航机务维修人员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动态模型,利用VENSIM软件模拟仿真,得出组织期望采用“降低目标”策略治理希关系违章行为是不科学的,寻找合适的惩罚力度是管理习惯性违章行为至关重要的环节[29]。陈芳等研究证明要减少违章行为,既要减少机务维修人员的违章行为意向,又要消灭产生违章行为的客观条件[30]

国内外学者对航空公司安全风险识别都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并且意识到了风险识别对于航空安全的重要性。在航空公司员工不安全行为研究方面,关于飞行员和机务维修人员的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对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而很少涉及到对违章行为的风险识别以及预防措施。而对于签派员不安全行为的研究相对较少。而本文将用多案例分析对航空公司员工违章行为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并提出控制其的对策。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2.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目标、拟采用的技术方案及措施

2.1研究的基本内容

2.1.1研究基本内容概述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明确研究内容和方法。

(2)阐述安全违章行为与风险识别有关理论基础。

(3)进行研究设计,说明选择案例分析法的依据和步骤。

(4)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采用多案例分析法识别航空公司员工安全违章行为的风险因素。

(5)根据分析,针对性地提出控制航空公司员工安全违章行为的对策。

(6)总结研究结论,对下一步研究进行展望。

2.1.2论文框架

1绪论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研究内容及方法

2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风险管理及风险识别的含义

2.2航空公司员工违章行为的界定

2.3风险管理理论

3研究设计

3.1案例研究方法

3.2案例选择原则

3.3案例分析步骤

4航空公司员工安全违章行为的风险识别

4.1飞行人员安全违章行为风险因素分析

4.1.1飞行人员违章行为典型案例

4.1.2飞行人员违章行为风险因素识别

4.2签派人员安全违章行为风险因素分析

4.2.1签派人员违章行为典型案例

4.2.2签派人员违章行为风险因素识别

4.3机务维修人员安全违章行为风险因素分析

4.3.1机务维修人员违章行为典型案例

4.3.2机务维修人员违章行为风险因素识别

5航空公司员工安全违章行为风险控制对策

5.1对航空公司管理人员的对策建议

5.2对航空公司员工的对策建议

6结论与展望

6.1研究结论

6.2研究不足与展望

2.2研究目标

(1)总结梳理航空公司员工安全违章行为。

(2)探究航空公司员工安全违章行为可能带来的风险。

(3)对违章行为提出预防措施。

2.3拟采用的技术方案及措施

2.3.1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网络资源收集相关理论知识,梳理国内外关于航空公司员工安全违章行为的相关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案例分析法。选取多个典型违章行为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对违章行为进行总结,识别违章行为的风险,并提出相应建议。

2.3.2 拟采用的技术路线

本研究拟采用的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3.研究进度安排

本研究进度安排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进度表

时间节点

具体任务

3月17日之前

查阅文献资料,完成论文任务书与开题报告;开题答辩;

3月17日—3月23日

完成外文翻译;修改并上传开题报告;

3月23日—4月12日

收集案例相关资料;

4月12日-4月30日

数据处理和分析;完成论文初稿;

4月30日—5月30日

修改并完善论文;完成论文终稿;

5月30日—6月8日

准备论文答辩材料;毕业答辩。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苏淑玲.航空运输企业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研究[d].北京: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2007

[2]d.riosinsua, c.alfarobj.gomez, p.hernandez-coronado, f.bernalc. a framework for risk managementdecisions in aviation safety at state level[j].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system safety, 2016,12(2):74-82.

[3]galileotamasi, micaela demichela. risk assessment techniques for civil aviationsecurity[j].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system safety, 2011,3(9):892-89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