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3132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研究背景
近年来,科学技术呈现喷井式发展,尤其是通讯技术,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全面化、便捷化,正在逐步取代电脑在日常办公中的地位。使用手机办公已经成为常态。手机上出现的各种软件如qq、微信、邮箱、钉钉等已经成为通知工作联系上下级的常用工具,各种工作群应运而生,手机打卡、文件传输,手机软件的办公功能越来越全面。手机在办公中的广泛使用模糊了工作和非工作的时间,模糊了工作和家庭的界限。导致很多员工下班之后仍在手机上接受各种工作信息,进行各项工作,被迫与工作联通。很大程度上占据了员工的非工作时间,加大了工作量,延长了员工的工作时间。同时,导致员工难以实现心理脱离,影响正常休息恢复。
在非工作时间进行电子沟通这一现象已经逐渐引起大众的关注。2019年4月28日,香洲区正式印发《香洲区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工作措施》,其中措施之一是非工作时间不发布工作信息。规范微信群、新媒体账号的管理,包括区直各单位、各镇街等单位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建微信工作群,原则上一个单位只建一个工作群,原则上非工作时间不发布工作信息。这一措施一经发布,便引起群众的广泛关注。虽然该项措施的发布对抑制非工作时间电子沟通这一现象效果如何仍存在争议,但我们也从中得知,这一现象日益严重并且成为大众所关心的话题。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1.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文基于边界理论,使用问卷调查法对员工进行数据收集,问卷调查主要参考非工作时间工作性通讯工具使用量表,员工满意度量表等,主要从两个维度,员工下班后手机使用时长和频率,来调查非工作时间使用手机对员工心理脱离、员工满意度产生何种影响。
论文提纲如下: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2019.2.25之前确定选题
2020.3.2~2020.3.21:草拟论文提纲;完成开题报告
2020.3.16~2020.5.17:撰写论文初稿、外文翻译、阶段性报告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何玉杰,余敬.非工作时间电子沟通对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基于资源保存理论视角[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20,37(01):54-67.
[2]张光磊,程欢,李铭泽.非工作时间电子沟通对员工主动性行为影响研究[j].管理评论,2019,31(03):154-165.
[3]曾慧敏.非工作时间工作连通行为对员工工作疏离感的影响研究[d].广西大学,2019.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