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谐员工关系构建的案例研究开题报告

 2022-08-09 09:04:2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中国社会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员工关系问题就成为影响社会经济稳定和发展的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

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我国的员工劳动关系与劳工问题具有了国际性的特点。

为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员工劳动关系,以保证社会协调和经济发展,目前仍需加强对员工劳动关系问题的研究一个企业保持良好运作和发展的基础是拥有和谐的员工关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一、员工关系的内涵及评价 1、 员工关系的内涵 2、 员工关系的评价(1)、和谐员工关系的内涵(2)、员工关系的评价方法(3) 、员工关系评价指标分析二、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谐员工关系的评价体系构建 1、 劳动密集型企业构建和谐员工关系的理论基础 2、 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关系和谐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 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谐员工关系评价模型构建三、h企业和谐员工关系构建的案例分析 1、 h企业简介 2、 评价过程(1)、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2)、确定各指标权重 3、 评价结果分析四、提高h企业和谐员工关系的建议及展望 1、 提高h企业和谐员工关系的建议(1)、改善员工收入情况(2)、提高员工劳动争议满意度(3)、健全合同制度(4)、加强劳动条件及保障(5)、实施民主化管理(6)、完善员工个人发展(7)、构建和谐企业文化 2、h企业和谐员工关系的展望 五、结语 关键问题: (1)通过前期的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和谐员工关系研究领域的相关理论,并建立适合本文研究需要的指标体系。

(2)根据理论研究,尝试性的建构出和谐员工关系的评价模型,并根据实证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3)在构建和验证和谐员工关系评价模型的同时,也尝试性的将该理论分析框架应用到企业内部员工关系之中,以期为企业调整员工关系提供思路。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brewster(1989)将员工关系定义为员工与组织、管理者以及组织与相关政府机构之间的关系。

2、rollinson(1993)提出员工关系主要是研究组织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是企业雇佣方和管理方与员工之间的全面沟通和互动,从而调整双方之间需求的过程。

3、程延园(2004)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提出,员工关系主要是研究与雇佣行为管理有关的问题,又可以称为雇员关系,在意思上比较接近于劳动关系、劳资关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 2022-10-15至2022-11-06:广泛收集有关资料,并在此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告交指导老师审定; 2. 2022-11-06至2022-11-30: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外文材料的翻译以及相关材料的编辑整理,并对所需材料进行一定的补充收集工作和必要的调研工作,在此基础上草拟毕业论文的写作提纲交予指导老师审定; 3. 2022-11-30至2022-04-01:在导师指导下按照南京财经大学毕业论文协作规范撰写论文的初稿; 4. 2022-04-01至2022-05-30:论文初稿交予指导老师审阅,按照指导老师的要求修改论文初稿并最终定稿,提交并填写相关材料; 5. 2022-05-30至2022-06-09:进行论文答辩。

5. 参考文献

[1]田巍.和谐劳动关系的政治学分析一一以新产业工人为研究对象「/].吉林大学,2010(6):10. [2]2012年度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网站,2013. [3]常凯.劳动关系学仁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8. [4]周云岩,梁晓.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下的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研究[/].管理科学,2011(6). [5]约翰#8226;康芒斯,赵睿.制度经济学:its place in political economy[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 [6]二森五郎.日本的劳使关系「M].日本劳动协会,1981: 18. [7]常凯.劳动关系学[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20. [8] E#8226;麦克纳、N#8226;比奇.人力资源管理[M].中信出版社、西蒙与舒斯特国际出版公司,1998:225. [9]明LEC#8226;东京法思株式会社.怎样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144. [10]常凯.劳动关系学[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9. [11]程延园.劳动关系[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2]王大庆,焦建国.劳资关系理论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经济研究参考,2003 (51). [13]黑启明.近代西方劳动关系理论的历史演进[/].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 [14]田巍.和谐劳动关系的政治学分析一一以新产业工人为研究对象[J].吉林大学,2010(6):37. [15]秦建国.和谐劳动关系评价体系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8(4). [16]陈诗达.2006浙江就业报告-劳动关系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17]刘中虎.心理契约与劳动关系研究[J].南方经济,2004(4). [18]罗宁.中国转型期劳资关系冲突与合作研究一基于合作博弈的比较制度分析[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19]姚先国,郭东杰.改制企业劳动关系的实证分析[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2). [20]莫生红.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度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08(14). [21]Harry C.Katz:Thomas A.Kochan;Kenneth R.Gobeille.Industrial Relations Performance, 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QWL Program: An Interplant Analysis[J].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 1983. [22]何勤.北京中小企业劳动关系评价研究.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2011. [23]Jeffrey B. Arthur. American Steel Minimills[J].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1993. [24] Robert Buchele, Jens Christiansen.Labor Relations and Productivity Growth in Advanced Capitalist Economics.Review of Radical Political Economies, 1999 (36):46-49. [25]Bob Gilson.What Factors Make A Good Labor Relation Program[J].2006 http://www.fedsmith.com/article/89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