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背景
(一)宏观背景1.人才资源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应为其毕业生和结业生提供就业指导与服务。”二00七年十二月,教育部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明确提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把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纳入人才培养工作,列入就业“一把手”工程,做好相关工作。”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的广度和深度,对国家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也更加明显,对培养更高层次的人才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而大学生作为我们国家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主力军,应抓住其核心竞争力与优胜资源,以“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为载体,完善青年拔尖人才培养支持体系,赋予大学生这一群体更大自主权,如此才能厚植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防止人才短缺和人才冗余并存的消极局势发生。2.就业形势近年来,受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迈向大众化、用人机制从行政化转向市场化、经济体制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社会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就业压力凸显。出现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与用人单位“招人难”两难的尴尬局面。数据统计,2020 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将创历史新高,达到 874万,比 2019 年的 834 万整整多了 40 万。除此之外,还有归国留学生、往年毕业未就业的毕业生,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新增劳动力,以及疫情冲击下行业企业整顿裁员甚至关停倒闭的大批下岗职工,几股势力撞车涌入劳动力市场,这无疑会使严峻的就业形势更是雪上加霜。3.教育改革与转型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教育体系综合改革创新,广泛而深层次进行校企合作的总体战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表示,高等教育要调整结构的思路是建立分类管理体系,实行“存量优化、增量提质”,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需求为导向,实行问题倒逼式的改革。高等教育正在经历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的历史转折时期,我国的高校毕业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体系建设虽然初具规模,但无论从职业指导教育的系统性、科学性,还是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都有待进一一步完善与提高,国内的大多数高校与企业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合作尚处于“授之以鱼" 的初级阶段,高校的职业指导部门以提供就业信息与组织招聘为重点工作,而在“授之以渔”,即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上,并没有形成规模,工作流于形式。4.毕业生就业的主要矛盾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矛盾体现在结构性矛盾、摩擦性矛盾和总量矛盾等三个方面。结构性矛盾,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与企业招揽合格并关键的人才难并存,一方面由于国家加速产业升级,部分高校专业设置及培养方式与市场需求出现脱节;另一方面,我国劳动力人才市场尚不成熟,导致资源大量流向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出现了技术技能型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摩擦性矛盾,主要体现为经济布局的不断调整和产业升级与高校学科建设周期之间的矛盾,高校毕业生毕业就业时间相对稳定与企业相对动态的用人需求存在经常性脱节现象,在报考大学时也许还是社会需求热门的专业,当大学毕业时可能就变成了“滞销”的“困难”专业。总量矛盾主要体现在高校毕业生的增量和存量上,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已占到城镇新增劳动力总量一半以上,中国的高等教育正经历从精英化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式也正由精英式走向大众化的就业方式,与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就业人口的高峰融汇交织在一起。如此大学生在择业就业是会在不同程度上,感受到这些矛盾带来的就业压力。(二)微观背景目前虽然很多高校也在进一步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毕业前给予大学生毕业指导,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就业不精准。第一、由于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的教育课程无法及时与当前的就业环境同步,存在理论教育大于实践教育的尴尬处境,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与实践脱节,技能授课与实践脱节现象严重。第二、无法科学衡量、评定大学生在实际职业环境中的工作能力,以及所学专业与具体工作实践的关联度,在校园招聘中,需求企业同样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大学生供应的不断增加,企业不得不提高招聘要求与质量,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第三、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师资队伍来看专业性不够,多以兼职为主,授课不稳定,部分学校仍把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就业指导。不论从宏观还是微观两个层面,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研究都是必要的。 二、目的将就业与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得出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工具和手段的结论。目的在于能够进一步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大环境下,大学生仍然有清晰的定位、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更有助于精准就业,避免出现各种类型的事业情况。 三、意义(一)有助于帮助学生实现自身价值在一个人完整的一生中,其中有70%以上的时间都在做与职业生涯相关的事情,故而人生的成功需以职业生涯成功为前提,人生幸福也以工作幸福为基础,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也是需要通过职业生涯来实现。而在就业形势愈发严峻的当前环境下,作为我国人力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生如何实现精准就业、实现职业生涯理想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二)推动实现更精准就业近几年大学应届生就业情况严峻,甚至存在毕业多年仍未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其中很多毕业生是因为不明确自己适合什么类型的工作岗位,怎么去适应一个新的工作,以至于真正进入工作岗位后不能对自我有清醒的认识。此外,因为缺少必要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不得已频繁地换工作或被解雇。这些现象突出地体现了当代大学不具备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所以扎实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接收到专业的职业规划培训,更好地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实现就业精准化。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主要研究内容
大学生能否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从而达到精准就业一直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同时也是普通高校职业规划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当代大学生在择业与就业方面的误区与局限性带来了一系列就业质量问题,正因此更突显出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于精准就业的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校企学三个方面研究精准就业与人力资源规划的承接性状况,指出问题并科学探索出职业生涯规划对实现精准就业的有效途径。
一、基本概念及内涵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相关学术著作、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等研究资料进行系统的研读、总结,使本文建立在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之上。
4. 参考文献
[1]何攀.精准就业在高校就业工作中的研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0:82-83
[2].王晶.新时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20.
[3]刘丽红.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实现精准就业[j].工会博览,2018:24-26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 确定论文选题(2022年11月15日--2022年12月15日)
2.撰写论文提纲(2022年12月15日-2022年3月2日)
3.完成开题报告(2022年3月2日-2022年4月1日)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