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4256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研究目的
安然事件使人们认识到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虽然内部控制的完善和发展,显著减少了盈余操纵和财务造假问题,但更隐蔽的盈余管理方式却随之而来,代理问题仍然难以有效的解决。万达公司作为一家经营状况良好的龙头企业,备受投资者期待,2017年甚至位于《财富》世界五百强,却在一夕之间爆出巨额负债,随之披露出各种经营问题。这警示我们,仅靠内部审计制度或许不足以解决问题。我们应当回归问题的本质,寻求更多规范高管行为的解决方案。
诸多文献就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有普遍的共识:高管的薪酬动机加上信息不对称,并为此提出了各类政策建议。其中“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是一个常见的建议,但关于怎样的薪酬制度是合理的,却很少有统一的观点。本文试图证明薪酬激励行为对减少盈余管理的有效性,并研究各类薪酬激励所具备的效果,和合理的高管薪酬搭配方式。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在委托代理理论下,由于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代理人与委托人的目标存在偏差。代理人可能会利用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来为自己获取更大的利益。包括董事会、总经理和其他高管在内的企业管理人员作为企业信息的加工者和披露者,有权利选择会计政策和方法,有权利变更会计估计、有权利安排交易发生的时间和方式等。盈余管理的过程中,企业管理层会有目的地选择对自身有利的会计政策或交易交易安排。当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在于获得自身利益时,虽然盈余管理的直接结果是使得一些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误解,但其最终目的是使自身目的最大化。
在传统的绩效考核下,企业所有者为了引导经营者更好的为其服务而事先制定的奖励政策,它包括薪金、奖金、认股权等形式,是现代企业制度的衍生物。现代企业的显著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这意味着经营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利益从事经营。而在实际上,经营者与所有者的经济利益并不总是一致的,经营者更注重报酬、闲暇时间及如何尽量分散自身风险,而并非是使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一种可能的利益冲突——代理冲突便产生了
通过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有助于使高管和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从而减弱代理问题,减少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其中股权激励比直接的绩效奖励更能减少短视效应,且股权锁定机制能够更延长这个周期。但较高的薪酬激励则会增加高管进行盈余管理的风险,当盈余管理风险大于利润时,盈余管理会随之减少,且在风险厌恶型高管中这种效应更加明显。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1)2019.11.16-2020.3.11,确定论文选题,拟定写作大纲,下发翻译原文。
(2)2020.3.12-2020.3.19,提交开题报告,组织开题答辩。
(3)2020.3.20-2020.3.23,正式提交开题报告和外文翻译,指导教师审核。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 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1999,09:25-35.
[2] 曾颖、陆正飞,信息披露质量与股权融资成本,[j].经济研究,2006,02:69-79 91.
[3] 赵宇龙,会计盈余披露的信息含量——来自上海股市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1998,07:230.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