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2022-11-29 11:13:36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金融行业效能较低,金融市场的垄断利益较难打破,随着我国全面深化金融改革的进行,使得我国金融体系相应改变,金融创新朝着建立普惠金融体系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对传统金融模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互联网金融因借助互联网平台使其具有融资门槛低、方式灵活等特点,在实际的发展中借助全新的渠道与技术优势,不断地践行普惠金融,成为现代金融体系的有力补充。本文就互联网普惠金融与传统金融模式进行了比较,分别阐述了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现状,就互联网金融推动普惠金融应用的实例进行了分析,就互联网普惠金融现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因此,研究互联网普惠金融在我国的应用对于互联网普惠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关键问题:

1、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2、互联网普惠金融与传统金融的比较;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互联网金融概念自2013年以来一直被国内热炒。相关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实践活动层出不穷,打破了传统金融竞争格局与商业模式。尤其是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普惠金融及201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互联网金融的正面定调,已经让更多的人相信互联网金融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谢平等(2012)认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等,将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颠覆性影响。他们认为可能出现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称为互联网直接融资市场或互联网金融模式。李海峰(2013)则研究了金融的互联网和互联网的金融两个层面。所谓金融的互联网,是指传统金融机构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对现有的经营模式进行全面优化布局和系统改造,以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的方式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这基本上属于传统金融机构在技术层面上的变革。而互联网的金融,是指原先不从事金融服务的互联网企业借助互联网等技术涉足金融业务,打破了原有的金融行业格局,弥补了现有金融资源配置的不足,进而导致金融行业发生巨大的变化。

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给互联网金融做了以下定义: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是借助互联网与移动通讯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与信息中介功能的新兴金融模式。广义的互联网金融是指既包括非金融机构的互联网企业的金融业务,也包括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发展的业务。狭义的互联网金融是仅指互联网企业发展的、基于互联网通讯技术的金融业务。本文仅探讨狭义的互联网金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方案

通过借鉴以往期刊文献中的成果和实践经验,本文试图调研发现互联网普惠金融在我国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互联网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对策。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分别对我国的互联网普惠金融现状进行了分析,接着对国外互联网普惠金融的实施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对会联网普惠金融的实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互联网普惠金融应用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发展对策。

本文主要框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工作计划

论文具体写作步骤:

1)查阅与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普惠金融相关的资料;进行文献的阅读及整理,写出文献综述;

2)根据文献理论回顾,进行理论分析,初步建立分析框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