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开题报告

 2022-09-02 19:57:50

全文总字数:1703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曾是世界上工业进程中最具成长性的产业之一,也是决定着人与自然能否可持续进展的重要要素。在过去一百年中,钢铁工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各发面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为社会财富积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钢铁企业在实现自身经济目标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值得思考的社会问题,如生态环境破坏污染问题严重、员工权益缺失、安全生产事故频发、产品质量低下。目前为止,我国钢铁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水平较低,存在披露内容不全面、缺少量化指标等问题;同时我国至今未颁布专门针对钢铁行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要求,没有形成适合我国实际国情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体系,导致利益相关者无法对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应履行的社会责任做出客观评价,也无法对公司所披露的信息做出正确决定。面对这一现状,探索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报告就显得尤为重要。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一)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选取十家公司研究);

(二)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欧美西方国家的研究学者开始了对社会责任的探讨和研究。美国学者欧利文谢尔顿于1923年首次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美国学者Davial.F率先对社会责任产生的背景、内容维度以及披露模式进行深入探讨;美国会计师协会于1974年将企业社会责任内容整理成四个大类和二十一个小类;英国研究学者安德森研究发现企业是否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动因主要取决于外部因素,越是敏感的行业越是回避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全球报告倡议委员会于2007年首次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指南》G3指标标准成为全球各国企业作为编制社会责任报告的指引性文件。

相对于西方而言,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相关研究起步比较晚。20世纪80年代末,这种新的研究方向和思想才传到我国。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学者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也逐渐深入,由最初的规范研究及介绍国外研究为主项实证研究纵深发展。1992年宋献忠教授在其出版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一书中提出了三种社会责任信息报告模式;常勋教授于2001年出版的《国际会计》一书,总结了各国社会责任会计披露的主要内容:环境、就业机会、人事、参与社区活动、产品的性能和安全、企业行为、商业道德。在实证方面,阳秋林选取5家公司2000年年报,分别选取人力资源责任、职工保障措施、企业对社会贡献的调查、企业对社区贡献调查4个指标进行研究;黎精明于2004年选取6家颇具代表性的公司,主要从披绿工具和披露形式两方面对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沈洪涛2007年发表在《会计研究》上的文章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特征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2010年,于增彪和何静则认为单纯依靠某种披露方法不能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2013年的《上市公司蓝皮书》的成果进一步表明,中国A股上市公司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面,经过多年的摸索,部分企业已经探索性成那个一套良好的运行模式,为其他上市公司提高自身披露水平起到先行先试的带头作用。

目前国内学者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理念以及环境信息重要性方面多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较为深入,同时针对钢铁行业特点的研究也较为广泛,但具有行业性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问题研究还不够充分,因此本文将着重研究具有行业针对性的钢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问题。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20171110日,完成选题工作;

220171130日前,完成开题工作;

32018318日前,完成初稿和中期检查工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