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基于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开题报告

 2022-07-12 21:37:2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继20世纪90年代以来接连发生的亚洲经济危机、全球性的财务舞弊及全球金融危机,近年来,#8220;安然#8221;、#8220;世通#8221;、#8220;环球电讯#8221;、#8220;施乐#8221;事件等财务丑闻在资本市场引起轩然大波,无疑又使公司治理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的监督评价机制,其职能的有效发挥能对企业的经济管理及经营效益起建设性的作用。然而为了获取自身利益最大化,高层管理者不会允许不利于自身的审计结论出现在审计报告中,因此内审人员通常会受牵制于高层管理者,造成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缺失。会计信息缺乏真实可靠性,导致投资者无法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不仅如此,财务舞弊亦造成企业的最终破产,这样的做法可谓是得不偿失。为了尽可能避免上述现象,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相关问题亟待进一步研究。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通过研读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相关的文献,了解国内外不同治理模式下的企业其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及审计质量的高低,从理论上浅析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之间的关系。然后从我国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的视角出发,对其内部审计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拟解决问题:

1、内部审计如何发挥监督职能作用于公司治理。

2、公司治理模式究竟是否会影响内部审计质量及内部审计质量如何保证等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张萍(2012):通过构建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相关性研究的模型,得出结论: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相互影响。公司治理不健全制约着内部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内部审计的缺失或者不善又进一步弱化了公司治理效能的有效发挥。为了资本市场的稳健有序发展,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将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和完善内部审计有机结合起来研究。

2、李晓明(2010):分析了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审计现状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内部审计职责定位模糊、设立内审机构的规范缺乏强制性、内审人员知识结构难以胜任高职等;对策建议有创新理念、健全企业及内审制度规范、提高内审部门独立性等。

3、石恒贵(2010):通过建立博弈模型来分析内部审计的设立与外包问题,其模拟结果发现:当公司控制风险较低时,公司将趋向不设立内审机构;当公司控制风险相对较大时,公司将设立内审机构自己执行内审职能;但当公司控制风险较大时,公司将选择内审部分外包或全部外包的形式去执行内审职能。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 2022年11月1日--2022年11月20日搜集并阅读资料确定选题;

2. 2022年12月31日在前期搜集并阅读资料的基础上写出开题报告;

3. 2022年1月至3月:广泛搜集与选题有关的著作和资料,仔细的阅读资料,了解国内外与选题相关研究水平和状况,为撰写论文找准切入点并写出论文提纲;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张萍.基于公司治理的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实证研究.山东农业大学,2012

2、李晓明.我国国有上市公司内部审计问题-基于公司治理的视角.吉林财经大学,2010

3、石恒贵.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机理与实证研究.重庆大学,201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