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筹平台扫楼事件与消费者的抵制行为——基于SCCT模型的研究开题报告

 2022-08-14 09:43:3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随着科技和移动互联网的进步,舆论传播平台“两微一端”(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的出现和普及,使信息生产、传播的格局发生了变革。社交媒体的首发性日益凸显,成为引爆网络舆情的重要推手,民众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且在遭受侵权行为时更倾向于诉诸这些平台。这些社交APP已经成为大众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支付宝、微信等网络支付方式的不断流行,生活的发展与进步,老龄化以及癌症等重病死亡率的不断提高,作为国内近年来发展最快、筹资最多、使用人群最广的网络公益慈善平台,水滴筹突破传统公益慈善的时空局限为众多需要帮助的困难人员或群体筹集资金,推动了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移动支付的便捷性使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开放的参与到公益事业之中,为中国的公益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2019年11月,《卧底水滴筹:医院扫楼,筹款每单提成》视频让水滴筹平台陷入巨大的信任危机:骗筹情况屡有发生,扫楼现象与诱导病患发起众筹,虚假宣传,诱导参与者投保。对网络大病众筹平台的研究,有利于解决近年来网络大病众筹中的乱象,促进社会和谐有序。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SCCT 理论主要研究危机情境、危机回应策略、危机情境与回应策略的匹配系统(Coombs,2006)。当慈善负面事件发生时,新媒体的即时性报道导致公益众筹平台的负面新闻常常会演化为公益慈善信任危机事件。微博一方面大大提高了人们日常交流的便利性,另一方面也催化了危机的产生和传播,对事件的负面看法和消息一经微博披露,就会像野火一样蔓延燃烧,瞬间企业或组织就会被强大的网络舆论包围,导致危机扩散和升级”。

捐赠者信任是公益众筹平台竞争力的核心和生存根基,公益众筹平台一旦发生了危机事件,会严重损害捐赠者信任,甚至会面临失去捐赠者信任的尴尬局面。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风险”到“危机”的转化往往就在电光火石间,从古巴导弹危机到“”恐怖袭击,从“非典”到甲型流感蔓延,从埃克森公司石油泄漏事故到强生公司泰勒诺毒胶囊事件,大到国家、政府,小到组织、个人,无一不需要对“风险”及其引发的“危机”进行管理。危机状态下的信息传播是危机主体化解危机,修复形象的重要手段,危机管理的成败的关键往往在于危机传播的效果。

个人网络募捐存在诸多问题:募捐效果参差不齐、“骗捐”事件频出、法理界限不明晰、以及最新被曝光的“扫楼”行为等,使个人网络募捐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大病社交众筹平台发生的舆情危机多与扫楼、提成、虚假等道德型事件有关,水滴筹扫楼事件反映出我国网络慈善众筹平台存在诸多缺失,商业性平台和公益性事业之间的紧张关系致使慈善众筹平台的商业化倾向十分严重,这直接就导致慈善众筹平台在运行中存在信息严重不对称、合规管理缺失以及监管缺位等问题,

在慈善负面事件发生后,公益众筹平台采取有效的信任修复策略,修复捐赠者受损的信任,对于维护公益众筹平台的声誉、修复受损的形象、促进网络慈善事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慈善危机事件中,如何有效修复捐赠者信任,已经成为公益众筹平台和学界需要共同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写作提纲:本研究在对水滴筹扫楼事件进行回顾和梳理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以水滴筹平台为例进行分析。问卷调查主要分为群众与水滴筹的关系历史,以及当“扫楼”事件发生后公众的道德评价和是否对水滴筹产生抵制行为。研究公益众筹平台如何提高公众对水滴筹的信任水平。本研究主要聚焦公益众筹危机事件的信任修复策略,探讨公益众筹领域发生危机事件的应对措施,有助于我国公益众筹平台安全渡过危机,重获捐赠者对平台的信任与希望。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信任是应对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简单机制,它是一种社会判断。当面对数字化背景和许多不确定性时,互联网的信任反映了人与人之间、人与技术平台、系统之间、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倾向性信念或行为选择。纵观国内有关学者对于众筹定义,都普遍提出众筹是通过互联网方式进行的大范围的筹款活动。对于公益众筹,则是进一步明确了以公益项目为主,公益众筹是公益领域筹集资金的新型运作模式,属于众筹中的一种,由个人、基金会、企业或其他公益团体等发起,通过网络渠道进行筹集公益事业基金的募捐项目。

Weiner 的理论也表明,信任者会从稳定性和可控性两个层面去推断事件的原因,但如果原因和自己没有联系,那危机事件就不会影响到信任水平。Lewicki 和 Bunker 从受害者的角度谈了动态信任恢复过程。从时间角度来看,信任违背方开始违背双方的承诺,降低或解除信任水平是修复信任行为发生的前提。

Lewis、Weigert、Clark和 Payne 提出:“信任包含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它们相互影响和交融,并不能独立分开。”接着,Tomlinson 提出,在恢复信任的过程中,减少愤怒或恐惧等消极情绪,培养积极情绪,有助于鼓励受害者今后的合作,促进短期信任的恢复。之后基于韦纳的动机和情感归因理论上,构建了恢复信任的归因机制模型。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20日之前,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研究水滴筹平台在发生危机事件后的处理方式和危机管理选题;

2、2022年11月21日-12月10日,根据选题查找相关文献和问卷,根据参考文献和问卷撰写开题报告和设计问卷,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论文研究内容和目录,确定论文大体框架;

3、2022年12月11日-2022年3月18日,在导师的指导下设计完成问卷,并按照问卷基本数量要求发放问卷,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和论文框架撰写初稿和中期检查报告;

4、2022年3月19日-2022年5月10日,完成论文修改、重复率检查、定稿、外文文献翻译工作;

5、2022年5月11日-27日,完成所有资料的整理、论文的再修改和装订,认真准备答辩内容和演示文稿,完成答辩。

5. 参考文献

1)谭喆. 公共危机治理中的非政府组织参与——以湖北红十字会为例[J]. 青年与社会, 2020(20).

2)孔宇. 政务微博危机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D].

3)钟伟军, 黄怡梦. 社交媒体与危机沟通理论的转型:从SCCT到SMCC[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6, 18(05):12-16.

4)崔露露. 基于微信社交媒体的公益众筹信任建构研究[D]. 2019.

5)魏英杰. 扫楼募捐,水滴筹如何守住公益本位?[J]. 现代阅读, 2020(1):32-32.

6)Vassilikopoulou A , ChatzipanagiotouK , Siomkos G , et al. The role of consumer ethical beliefs in product‐harm crises[J]. Journal of Consumer Behaviour, 2011, 10(5):279-289.

7)A Y C , B H S . United Airlines crisis from the stakeholderperspective: Exploring customers'' ethical judgment, trust and distrust, andbehavioral intentions[J]. Public Relations Review, 46( 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