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质量竞争力的南京市制造企业质量提升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2023-02-04 21:39:5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国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时提出,质量是一个战略问题,而长期以来,我国并未有反映质量状况的指标。质量竞争力指数的出台弥补了这一不足,它是按照特定的数学方法生成的、用于反映我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整体水平的经济技术指标。在其具体指标中,一方面质量水平反映了“质量发展当前状况”,另一方面发展能力主要评价企业的质量可持续发展能力。

2017年9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将质量强国战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监管,全面提升质量水平,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质量基础。”显示了国家全面提高供给质量的高度重视。2018年伊始,国家质检总局开展了“质量提升行动年”活动,更彰显了质检总局贯彻党中央决策的决心,预示着质量提升工程将全面展开。

同时,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小企业是南京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南京市“十三五”期间实现转型创新、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南京创新名城建设的重要力量。目前,从供给体系来看,中小企业还存在着质量管理水平偏低、产品和服务竞争力不强、质量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因此,在研究质量竞争力的基础上,实施质量提升策略,全面推动中小企业质量提升势在必行。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1)基于质量竞争力的质量关系研究

从质量竞争力的内涵出发,由普遍关注的四要素:竞争主体、竞争优势、竞争能力、竞争要素入手,首先需要理解质量竞争力与质量的关系,从而为之后质量竞争力与企业质量的联系、企业在不同情景下的质量提升策略打好基础。

(2)基于质量竞争力的企业质量要素研究

在理解了质量竞争力与质量的关系后,我们便可在企业层面将质量竞争力与质量结合分析。

首先基于TQCSE得出大数据时代企业的质量竞争力模型,当表现层、因素层、决定层与互联网时代息息相关时,分析计算出对应模型。

然后使用YAAHP软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企业的质量竞争力进行评价,步骤大体上分为三步:建立评价递阶层次结构、构造判断矩阵、计算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通过建立模型及进行分析得出当下企业为提升质量竞争力所需的因素,从而结合不同情景、不同需求进行筛选,为之后研究提供方向。

(3)不同情景下企业质量竞争力的提升策略

在理解了质量竞争力与质量的关系、质量竞争力与企业的关系之后,二者结合并结合时代背景适当延伸与拓展,我们便可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合理想象企业基于质量竞争力的质量提升策略了。

通过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不同情景下的企业质量竞争力的策略,这种方法是对系统未来的行为进行动态仿真,得到系统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并对此提出相应的管理方法和措施,使管理决策更加科学和行之有效。在这种方法中,一个系统由单元 、单元的运动和信息组成,其中,使用因果关系图和系统流图来表示系统的结构。

本论文将以企业为研究主体,质量竞争力为基础,研究质量提升策略。其中以质量竞争力作为切入点,分别研究其与质量、企业之所存在内在联系,结合时代背景,运用仿真方法,得出有效可行的提升策略。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 质量竞争力与质量在新时代所应赋予的新内涵

2. 如何结合时代特点,得出当下企业的竞争力模型

3. 大数据时代运用层次分析法所要考虑的目标问题及层次分化

4. 企业质量竞争力不同情景的选择

5. 系统动力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包括如何确定系统边界、定义变量、绘制因果关系图、构建系统流图 、编辑公式并运行 (难点)、模型检验和校准、仿真和分析 。

6. VensimPLE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软件的使用。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我国,关于企业质量竞争力的研究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质量竞争力的内涵与研究方法。

如著名学者Domingo所说“全球竞争力始于质量竞争力又终于质量竞争力”,国内外各界关于质量竞争力的研究层出不穷。1999年,Grand Valley State University的Ashok Kumar, Jaideep Motwani博士和Universityof Michigan的Kathryn.E.Stecke博士就已提出,一个公司想要与其他公司竞争,有四个主要方面,分别是价格、质量、灵活性、交付可靠性,而质量是提高公司竞争力最核心的内容。

在 2002年 9月北京召开的第八届亚太质量组织国际会议上 , 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首次提出了质量竞争力的概念。随后国内的众多专家学者也投身到该领域的研究中去, 像北京 301 研究所的蒋家东和山东大学的温德成等分别对企业质量竞争力 、 产品质量竞争力的内涵进行了研究 , 并提出了各自的质量竞争力评价模型和方法。

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质量竞争力课题组对质量竞争力进行过系统研究并完成专著《质量竞争力》,分别从质量竞争力的提出、内涵与研究意义、形成的机理、结构模型、指数评价指标体系与测评方法以及提升的有效途径六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蒋家东工程师在2005年就已经给出了自己对于质量竞争力内涵的理解,从经济学、评价体系指标、战略抉择、质量管理的四个角度给出了定义,讨论了企业质量竞争力的评价“范围”和“强度”,最后给出了因素分析法、差距比较法、内涵解析法、计量建模法来评价质量竞争力。

二是质量竞争力对于企业的意义。

企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可用作企业竞争力水平的重要指标,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指导,帮助企业客观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及时调整经营发展战略,保持比竞争对手创造更有魅力的质量的核心能力。

林波认为,质量竞争力评价体现了魅力质量目标,确立了企业质量信誉,为企业创造更高价值。

同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质量竞争力在更现代化的领域也有所体现。

2016年,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何云福在《大数据视野中的产品质量监管》提到有关大数据时代的质量数据以及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他写道,“质量大数据”的主要来源有多方面,包括检验机构检测数据、企业质量管理信息、召回信息、政府部门抽检信息、突发质量事件信息、媒体舆情报道、消费者体验、伤害监测信息、质量投诉信息、消费趋势分析、行业状况分析信息、产品技术前沿信息、标准变更发布信息、国外产品质量风险信息等等。对这些信息的收集挖掘是大数据分析的基础。

三是关于质量竞争力提升。

得到大部分人认可的质量竞争力提升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分别是实物质量、质量管理、科技成果、顾客满意程度。

李卫红认为,通过质量竞争力定量测评,既可以研究企业离线质量竞争力和在线质量竞争力,也可以研究企业产品质量竞争力。通过这些研究,可以进一步明确产品质量竞争力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显示企业产品质量状况以及对应的优势和劣势,为企业产品质量竞争力的持续提高提供依据。

刘光明、杨森则认为提升途径为以下三点:树立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文化、建立健全质量制定战略、实施质量标准化管理。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计划:

首先,充分理解本论题的具体含义,了解本论题研究状况,理清思路并确定研究方向,形成论文开题报告;其次,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阅读国内外相关论文、期刊,搜集有用信息,做好相关引用、记录,完成自己的文献综述;然后,在深入研究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文献综述和理解完成初稿,最后,反复修改,与指导老师积极沟通,完成定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Z].2017-9-5

[2]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质量竞争力课题组.《质量竞争力》专著摘要(二)质量竞争力的内涵与研究意义[M].上海质量.2006,(4):18-21.

[3]刘光明,杨森.企业质量管理与国家质量竞争力研究[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3,13(1):52-59.

[4]陈国卫,金家善,耿俊豹.系统动力学应用研究综述[J].控制工程.2012,19(6):921-928.

[5]许光清,邹骥. 系统动力学方法:原理 、特点与最新进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4):72-77.

[6] 周春晓,郭百森. 企业竞争能力提升的系统动力学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6,(10):15-16,183.

[7]张忠,李卫红,丁兆国. 基于制造业的质量竞争力模型构建与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11,(24):39-42.

[8]林博亮,林爵权.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提升战略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4,28(8):63-65.

[9]Kumar, Ashok and Motwani, Jaideep and Stecke,Kathryn E., A

Quantitative Approach to Measure Quality-BasedCompetitiveness of an Organization (January 1999). Univ. of Michigan BusinessSchool Working Paper No.99-001.

[10]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质量竞争力课题组.《质量竞争力》专著摘要(一)质量竞争力的提出[M].上海质量.2006,(3):14-16.

[11]蒋家东.企业质量竞争力的内涵及其评价方法[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05,03(4):17-21.

[12]林波.对比分析企业质量竞争力的评价意义[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07):74-76.

[13]何云福.大数据视野中的产品质量监管[J].上海质量.2016,(1):30-31.

[14]李卫红.基于制造业的产品质量竞争力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1,(24):217-22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