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创新是促进一国产业结构转型、经济持续增长的源动力。对于政府研发补贴与企业创新的研究,有利于加深我们对政府补贴在企业创新方面作用的认识。政府补贴作为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在我国被长期执行且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创新问题,“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改革开放以来,央地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财税优惠政策,旨在进一步提升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以政府主导的承载特定政策意图的直接投资逐渐被财政补贴等政府性支出所代替,间接引导企业投资方向和市场策略选择,来实现企业创新和政府社会协同发展的目标相统一。从企业创新动机角度来看,当前,部分制造业企业过度追求创新“数量”和“速度”而忽视创新“质量”和“水平”;不注重高技术、高附加值和强竞争力的实质性创新,反而倾向于快速获取财政补贴的“策略性创新”。换言之,企业将致力于通过追求创新数量的方式来获取更多的财政补助,这种只求“快”不求“好”,重“数量”轻“质量”的创新行为表面上符合国家的创新标准,实际上技术含量较低,不利于企业长期健康发展。
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和产业结构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不同所有制企业在资源获取、管理能力和资源利用上都有很大差异,进而在利用政府研发补贴进行创新的机制也有所不同,究竟财政研发补贴是促进还是抑制企业实质性创新?是何种所有制企业更适合用政府研发补贴来促进企业实质性创新呢?该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利用政府研发补贴进行实质性创新,对不同政府补贴政策和企业实质性创新研发决策的制定和完善也有一定的启示。从企业实质性创新的微观视角,考察如何利用财政研发补贴鼓励制造业企业积极开展自主创新活动,对驱动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本研究是基于所有制角度对于财政研发补贴与企业实质性创新的研究。首先对财政研发补贴如何影响企业实质性创新进行分析,弄清楚什么是财政研发补贴,如何作用于企业实质性创新这两个问题。其次,本文研究重点在于深入分析哪一种所有制企业对于财政研发补贴的反应程度更大,财政研发补贴对谁更有效果。然后针对不同的所有制企业的实质性创新情况进行分析比较。最后归纳实证结果,并得出结论。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的研究中,讨论影响政府研发支出和企业创新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所有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角度(choi et al.,2011;un和cuervo- cazurra,2008;林泉等,2010;王华等,2010)。
当下研究现状于财政补贴对企业创新的作用存在着两种分歧,有“促进论”和“抑制论”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坚持“促进论”的学者(branstetter et al.,2002;朱平芳等,2003;白俊红等,2011)认为财政补贴对企业创新具有促进作用。而坚持“抑制论”的学者(lichtenberg,1984;wallsten,2000)则认为财政补贴一定程度上会“挤出”企业的本身的研发投入,这样可能会削弱企业创新的强度。
关于所有制的角度,主要关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这两种类型。理由是: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是国家的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在各个行业中共同竞争(liang et al.,2012),适合以这两个类型作为切入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1月1日-2022年11月30日: 撰写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2022年12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搜集整理数据;
2022年1月1日-2022年2月1日:梳理数据与材料,提出假设,建立模型;
5. 参考文献
[1] 白俊红.中国的政府ramp;d资助有效吗? 来自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经验证据[j].经济学(季刊),2011,10(04):1375-1400.
[2]戴一鑫,李杏,冉征.研发补贴不平等与企业创新效率[j].财贸研究,2019,30(07):63-78.
[3]范寒冰,徐承宇.我国政府补贴促进了企业实质性创新吗?——基于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的实证分析[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0(07):1-13.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