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消费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也是经济领域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要想实现我国经济健康发展,消费是不可忽略的一方面。前期高投资、低消费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我国经济增长结构失衡。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明显的呈现出消费不足、经济疲软的状态。消费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与看病难、住房难等突出的民生问题紧密联系,这是我国不能不关注的重要问题。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改善人民生活,解决民生问题,研究政府民生支出如何推动消费增长、推进城乡居民消费升级、提高消费能力、优化消费结构显得十分重要且具有现实意义。
江苏省作为我国的经济大省,2018年GDP总额为92595.4亿元,位列第二,仅次于广东,人均消费居于较高水平;近年来,江苏省对改善民生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对此方面的财政支出也是逐年增加。作为这样一个大省,它的经济民生发展状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域,从居民消费角度出发,不仅可以细致探究财政民生支出的经济效应,而且可以避免全国范围内研究对于区域存在的特殊性问题的掩盖,从而使结论和政策建议更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这既具有理论意义,同时具有实用价值。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在我国内需不足、经济疲软的环境下,各级政府致力于通过扩大民生支出规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改善民生问题,更好地发挥财政支出乘数作用,刺激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本文旨在研究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更能确定政府民生支出对居民消费的作用。本文预计分为以下六个章节:
第一章 引言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近些年,随着社会各界对民生问题关注程度的提高,民生财政应运而生,民生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关系的研究成为了近几年的热点。胡书东(2002)从一般的理论框架出发,为我国政府支出和居民消费关系的研究提供微观基础,通过理论分析和经验检验相结合,得出结果表明:从总体上说,政府消费和民间消费是互补的关系,而不是替代的关系,即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支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确实有助于刺激民间消费需求。杨子晖(2006)的研究结果表明,1978 年以后政府与居民消费行为发生了结构性转变:政府消费的跨期替代弹性有了明显的下降,而居民消费的跨期替代弹性及两者之间的期内替代弹性则有了显著的上升,且改革后政府和居民消费仍然保持着互补关系。李广众 ( 2005) 在消费者最优消费选择的分析框架内对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对全国、城镇以及农村样本的估计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表现为互补关系。基于代表性消费者均衡模型,姜洋(2009)利用 1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的关系及其影响程度。对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分析表明:中国的政府消费对居民消费产生长期替代效应,替代系数为 1.04-1.44;进一步分析省际的替代系数也验证了中国政府消费对居民消费的替代效应。李树培,白战伟(2009)利用时变参数模型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考察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效应,其中民生性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长期的互补关系。李建强(2010)结合我国城乡二元经 济社会的消费特点,对1978-2008 年农村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镇居民最终消费支出与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改革开放后政府民生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倒 v 字形影响,且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大于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洪源( 2009) 、李普亮和郑旭东( 2014)研究发现,政府民生性支出挤占了居民消费。储德银、闫伟( 2010) 通过建立政府财政支出与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省级面板数据模型,并运用 29个省份的经验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民生性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挤入效应,非民生性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产生挤入效应,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则截然相反。陈冲(2011)验证得出民生性财政支出对于城乡居民的消费均始终保持互补效应。肖晓军(2011)对我国财政民生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财政民生支出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呈负相关关系,东部地区呈正相关关系。刘志忠等( 2012)采用 1995 年 ~ 2010年中国内地 31个省( 市) 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人均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为正,但对城镇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并不显著。李嘉晓和钟颖( 2013)从总量和结构的角度分析地方政府支出对我国居民消费的政策效应,发现民生性支出对各区域内的居民消费都具有显著的凯恩斯效应,且呈现东、中、西部依次递减的态势。宋卫红(2012)通过对财政社会性支出影响民消费的理论模型进行数量检验,得出财政社会性支出长期增加对居民消费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刘沁清( 2012) 使用省级面板数据,分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研究财政民生投入对城乡居民消费倾向的不同影响,并将影响分解为互补效应和替代效应,评估财政民生投入改善居民福利和需求结构的效果。结果表明,财政民生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地区差异较大,东部地区教育投入较为有效,中西部农村地区财政卫生投入较为有效。易行健,刘胜,杨碧云(2013)在消费支出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利用1996-2009 年省际数据,对我国地方政府民生性财政支出占比对居民消费率影响做了分析,研究表明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有促进作用。成峰,席鹏辉(2017)利用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以及分样本回归方法,使用中国 56个地市 2010-2014年的微观家庭面板数据,分析了财政民生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区域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教育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效应最为显著,尤其是对西部农村居民的消费具有很高的促进作用; 医疗卫生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效应只在中东部地区有效,社会保障支出对无自有住房居民的消费具有促进作用。就促进居民的消费升级而言,西部的教育支出对居民的发展性消费较为有效,中东部的医疗卫生支出对居民的发展性消费影响效果更大,而社会保障支出则对各地区居民的发展性消费影响均不显著。
国外研究:bailey(1971)最早进行了研究,他发现在政府支出和私人消费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即存在挤出效应。barro(1981)在 bailey 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认为政府支出的增加会通过财富效应和替代效应挤出一定的私人消费。之后aschauer (1985) 以 hall 的最优化消费模型和推导出来的欧拉方程为基础,构造了一个持久收入决定模型研究美国的相关数据,得出结论:美国的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显著的替代关系,替代区间为[0.23, 0.42]。laudau(1986)以1960-1980年65个发展中国家为样本,实证发现公共财政对经济增长有反向作用,从而对消费有挤出效应。amano 和 wirjanto(1997)利用相对价格方法估计了美国的数据,具体分析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的跨期替代弹性,结论为美国政府支出增加1单位,居民消费将会减少0.9单位。还有一些经济学家将研究的范围扩大到多个国家或一定范围的经济区域来研究两者的关系。tsung-wu ho(2001) 基于线性消费函数模型,对经合组织 24 个国家政府公共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实证研究表明,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明显的替代关系,即公共支出挤出消费。riccardo fiorito 和 tryphon kollintzas(2004)将民生财政范围内的医疗、教育和其它公共提供的服务定义为“优质商品(meritgoods)”,利用欧洲 12 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 gmm 估计,结果表明优质商品与私人消费之间具有互补关系,且互补关系比“公共产品”与私人消费之间的替代关系更强,因此从总体来看,财政支出与私人消费之间存在互补关系。chou 等( 2006) 基于中国台北相关数据的研究发现,政府在健康方面的支出占 gdp 的比重每上升 1个百分点,当期增加的家庭消费为 gdp 的 0. 4% ~ 0. 6% 。bar-nett 和 brooks( 2010)[4]利用来自 ceic 数据有限公司的中国省级数据研究发现,政府用于居民健康方面的支出每增加 1 元,城镇家庭消费相应增加 2 元。emanuele 等(2010)首先利用 oecd 成员国的面板数据对储蓄率与社会性支出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社会性支出增加 gdp 的 1%会使得居民储蓄减少 gdp 的 0.14%-0.24%,即两者之间具有负向关系。而对于居民来说,可支配收入都用于储蓄和消费,储蓄减少,则消费就增加,实证检验得到了相同的结论,即增加经济总量的 1%用于教育、医疗和养老金上的公共支出,会使得居民消费率提高 0.25%。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11.1-11.15针对江苏省民生支出和居民消费情况进行调研,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查阅相关资料,联系指导老师。对这些资料进行分类汇总,完成课题的文献综述。
2022.11.1-11.29整理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和开题报告的撰写。
5. 参考文献
[1] 成峰,席鹏辉.财政民生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区域效应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7,(07):153-162.
[2] 李晓嘉. 民生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及解释——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分析[j]. 上海经济研究,2012,(05):68-84.
[3] 赵娜. 我国财政民生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