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非税收入是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是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凭借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通过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获得的财政性资金。非税收入管理一直以来都是财政管理的难点,如何规范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讨论。
在新形势的背景下,我国财政事业正在经历不断的改革与发展。一方面,随着近年来我国减税降费等改革的进行,非税收入占比有所上升,特别是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占据了相当比重,非税收入在我国财政收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成熟,“互联网 ”的发展形式开始进入各行各业,在此背景下实现非税收入的信息化征管机制探索与研究是提高非税收入征管效率的有效途径。 运用大数据分析工具,从信息覆盖范围及信息传递效率和反馈情况等方面发现非税收入征管机制存在的问题。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建立健全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的要求,理顺非税收入管理制度,对于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非税收入的征管随着经济发展背景的改变以及财政体制改革进程不断改进完善。 1996年的“收支两条线”管理方法确立了非税收入“征收管理规范化,支出管理预算化,票据管理程序化,监督检查法制化”的征管模式。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方式主要对象是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即执收执罚部门按相关规定上缴全额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至国库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同时当执收执罚部门需要使用资金时,由财政部门根据执收执罚部门的具体资金需要进行核实通过后,从国库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拨付。
为了进一步提高非税收入征管的严密性、有效性和精细化,经过对非税收入征管的深入探索,以实现政府财政性资金“国家所有、政府调控、财政管理”为目标,2004 年,财政部确立了“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实时监督”的非税收入管理体制,推进了财政票据电子化、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的信息化。收缴相分离管理体制的实施,可以看做是非税收入征管信息化的政策开端。
互联网发展背景下非税收入信息化征管机制推进需解决的问题有: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韩雪飞(2010)指出,自2003年以来,在非税收入征管领域,立足于依法收缴、应收尽收,市财政局率先在全省推行各项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措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配套办法和措施,初步形成了一套非税收入征管机制框架体系。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财政部门无法及时掌握所有部门单位具体操作征收情况,这给征管工作带来一定被动。建立一个常规性的交流平台与机制,加强财政与部门单位日常沟通交流与协作显得尤为必要。
目前,财政部门的非税收入征管系统是由两部分组成:财政部门与执收部门之间票据的管理系统,以及缴款人与代收银行之间非税收入缴款的管理系统。
王颖颖(2017)指出这两个管理系统都缺乏精细化和信息化特点,不能有效获取不断更新变化的非税收入征管相关的数据信息。票据管理存在问题,票据使用缺乏规范性。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阐述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通过分析现行非税收入征管机制存在的相关问题寻找征管规范与机制设计方向。
3.结合大数据发展技术,研究相关大数据处理方法,为非税收入征管机制设计提供信息化支撑。
5. 参考文献
[1]徐占芳.关于新形势背景下加强县级非税收入管理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9(20):248.
[2]覃锋.非税收入收缴、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31(04):41-47.
[3]天津市财政局.发挥监督检查职能作用提升非税收入征管水平[j].天津经济,2018(07):39-41.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