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城市公用事业是城市生产经营、居民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事业,是城市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基本条件。这一事业的发达和完善,能提高整个城市的劳动生产效率、工作效率,节约社会劳动,为居民生活创造优美的环境和良好的条件。ppp模式以其政府参与全过程经营的特点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ppp模式将部分政府责任以特许经营权方式转移给社会主体(企业),政府与社会主体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政府的财政负担减轻,社会主体的投资风险减小。
随着投融资模式市场化的不断发展,ppp模式引入民间资本,不但能缓解政府的资金压力,还能提高开发的效率,为企业创造了市场,实现多赢,受到广泛关注。
公用事业行业ppp模式下的二级市场投资的重点在于投资标的的选择和投资机会的把握。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关键问题:
1、ppp在我国发展现状及趋势;
2、ppp在哪些领域发展及状况;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ppp可以简译成公私合营,在我国又经常将其译为政企合营、公私合伙等。ppp最早由英国政府在1982年提出,英国最早使用ppp模式在开发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随后,在一些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法国等也在逐渐探索的过程中基于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些ppp的实施要件以及政策框架,但是在主要因素和内容上与英国的ppp模式仍是存在相类似或者相同的。此外,英国财务部和加拿大ppp委员会等机构也都给出了ppp的定义,虽然他们强调的观点是不完全相同的,但所描述的核心内容基本上是相同的,主要可以概括为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不仅拥有合作关系,还能够分别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供应自然资源和提供公用事业服务等[1]。
政府涉及整个项目运作过程,和社会主体之间建立了一个合资、合作、共同利益与共同参与全过程的关系,政府不但减轻了财政方面的压力又完成了提供建设和服务,社会主体获得了合理的回报的同时也减小了投资需要承担的风险。ppp项目具有多种不同模式,包括dbfo、bot、tot等。有必要重点说的是我国的国有企业,通常在参与的ppp项目中进行融资,既能提高项目的完成效率还能够获得盈利,属于合作中的私营部门,这和很多国家是有差别的。
在我国,ppp也并不是一个全新的东西,在上个世纪末就出现了。现在,我国在交通、能源、通讯、水资源等领域运行的项目均运用ppp模式。2004年,建设部颁布了《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且进行实际施行,在市政公用事业正式引进特许经营这一概念,并在污水处理、城市供水以及供应燃气和其他方面实际践行了大型项目。这已被用来作为各级地方政府的模板,已经有大量的地方性法规、政府法规和政策性文件发布,对发展特许经营项目有规范和指导作用。近年来,公司合作模式的制度化已被我国正式提上日程。随着一系列顶层计划的一步步推进,我国有望构成比较完整的ppp政策框架,其中包括法律法规、操作引导、机构管理、专业培训和标准化工具等。
4. 研究方案
通过借鉴ppp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本文试图通过对已经参与ppp项目的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分析影响进行投资标的的选择和投资机会的把握的因素。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巴菲特理论与杜邦分析方法进行研究。首先选择一家上市公司,接着对该家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分析与技术分析,并给出结论。
本文主要框架:
5. 工作计划
论文具体写作步骤:
1)查阅与ppp发展现状和参与ppp项目的上市公司相关的资料;进行文献的阅读及整理,写出文献综述;
2)根据文献理论回顾,进行理论分析,初步建立分析框架;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