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意义:
自2013年《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及登记结算业务办法(试行)》颁布以来,股权质押数量呈现爆发趋势,股权质押因其融资成本低速度快的特点成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融资的主要方式。但是也因为该融资行为属于控股股东的个人行为,一旦股价下跌至警戒线,控股股东不能及时提供担保,质押权人便会选择强制执行质押股份,给上市公司甚至证券市场带来较大的风险。
由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风险的存在,控股股东往往会采取特定的手段来稳定股价,例如盈余管理。该行为降低了证券市场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给投资者造成虚假的表象,扰乱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秩序。因此,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的上市公司存在盈余管理现象的可能性会高于其他上市公司。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对于存在股权质押行为的上市公司出现盈余管理行为的可能性与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有效性之间存在何种作用机理。控股股东将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是否会更容易出现盈余管理的财务报表粉饰的动机,其股权质押比例是否存在影响;企业内部控制健全的上市公司能否有效规范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即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高低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起到抑制作用。
关键问题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可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文献是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相关的研究讨论;第二类文献涉及企业内部控制相关理论;第三类文献涉及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应计盈余管理,二是真实盈余管理。
从国内外文献比较来看,股权质押是国内近些年才发展起来的热潮,由于现行法律如《担保法》、《公司法》并未对该行为作出太多的限制性规定,自2013年以后,由于股权质押发展趋势的加快,国内学者开始对股权质押行为进行了研究;但是在美国、英国等国外的上市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的情况非常流行,公司的所有权也高度分散,因此很少出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情形。关于内部控制理论是主要是对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和企业风险管理几个方面的研究,国内对内部控制研究进入规范阶段主要是从20世纪90年代,随着各种事件的曝光,内部控制收到广泛学者的关注,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而盈余管理作为经济学界和会计学界的重要话题,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外的盈余管理研究又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即学术界不仅关注上市公司基于应计项目的盈余管理,而且研究了基于真实盈余管理活动的盈余管理。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司IPO 的盈余管理、配股的盈余管理和ST 公司的盈余管理等领域。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12.1-2022.12.31
进一步查找阅读参考文献和外文文献,撰写文献综述。
2022.1.1-2022.1.15
5. 参考文献
[1] 富钰媛,苑泽明,李田.大股东股权质押和企业内部控制[j] .财经论丛,2019(1):71-80.
[2] 林艳 , 魏连宾 , 李炜 .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股权性质与公司绩效研究 [j].商业研究,2018(2):14-18.
[3] 谢德仁,廖珂.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j].会计研究,2018(8):21-27.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