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8220;盈余管理#8221;一直在学术界引起广泛的争论。
对盈余管理的定义,国内外许多学者曾从各个角度对其进行了界定。
从理论意义上讲,对盈余管理的问题的定义进行界定,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盈余管理与盈余作假之间的灰色地带,并使企业有固定统一的标准对盈余管理和盈余作假的界限进行判定,从而有效提高其管理与账面盈余有关的经营活动的水平,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也有利于监管部门对盈余问题实施有效管理,避免引发与企业之间的不必要的争端与冲突。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拟首先从盈余管理的相关概念、特点和作用入手,同时分析企业实施盈余管理的动因和方法手段,最后提出完善企业盈余管理的有关对策。
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该项研究对盈余管理问题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并能够结合我国国情,认清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诱因及惯用手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最终发挥盈余管理的积极作用。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Sloan(1996) 研究发现当公司的盈余包括大量应计项目时,公司未来的股票回报是负的:反之,公司未来的股票回报是正的。Burgstahler et al(1997)认为鉴于高昂的成本,利益相关者只能依靠利润增长还是下降、盈利还是亏损等对与其交易的公司做出判断,因此公司也就有动机管理盈余保持利润增长、实现盈利以降低交易成本。Scott(2003)提出,盈余管理是指由于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经营者在一系列的会计政策中选择时,会选择那些使自身效用或公司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Roychowdhury(2006)研究发现,近年来随着法律和会计制度的严格,公司倾向于操纵真实活动以进行盈余管理。
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杨汇凯(2010)从博弈分析视角提出规范企业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认为不能仅仅依靠制定监管措施来治理,而应不断加强企业的会计诚信制度和资本市场的透视度,让市场成为制约企业盈余管理的裁判员,才是治本的方向。韩勇(2012)从股东特质角度研究控制权转移的盈余管理问题。杜玉红(2009) 认为从长远看,德治应该是规范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的根本举措。田莹莹等认为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的非正常损益进行盈余管理。总体来看,国内对于盈余管理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引进国外先进盈余管理理论的同时,要与我国国情相结合运用到企业盈余管理的实践中。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1月毕业论文选题、定题;学习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规程与要求; 2022年12月--2022年1月收集、整理、阅读与选题有关的文献资料;撰写开题报告,递交老师审定; 2022年2月-2022年4月15日,拟定论文写作提纲,完成论文初稿,完成外文文献资料翻译,接受中期检查。
2022年4月-5月进一步修改初稿、论文定稿,完成论文业务总结表; 2022年6月按规范要求打印定稿、装订,资格审查合格后准备答辩。
5. 参考文献
[1] mohammed al-moghaiwli.the management of reported earnings to aboid political costs:a study of saudi arabian firms,2010,27(2):254-266.
[2] 杨汇凯. 规范企业盈余管理对策分析[ j ]. 财会通讯, 2010(8):83-84
[3] 韩勇, 刘博,.基于股东特质的控制权转移的盈余管理研究[ j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12):85 -98.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