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我国专利质量的路径及政策建议开题报告

 2021-11-17 23:34:5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2020年是我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收官之年,在这个大背景下,增强并能保持本国知识产权竞争力,通过刺激创新来驱动国家的高水平发展也愈发重要。而知识产权中,专利尤为体现其经济性,与国家发展密切关联。从数量级别分析,截止2019年,我国已经连续8年专利申请数量全球第一,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达140.1万件,授予量为45.3万件,我国早已成为一个当之无愧的专利大国。而我国专利申请主要源于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个人。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结构。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源头之一,高校具有天然的人才优势,是专利申请、产出、转化的重要推动力量,是推动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同时,专利也是衡量学校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评价标准。换言之,高校同时具备人才和资源两方面的先机,但是实际上,高校专利申请后转化率并不高,具体而言,仅有18.64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转化率高于30,专利转化率在10以下的单位占比最高。因此,我们应该意识到,解决高校专利质量和转化问题已经成为了当劳之急。2020年2月份,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教育部、科技部出台了《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这份文件在专利界激起巨大反响,意见的内容涉及到职务科技成果披露制度、人才评聘体系、专利资助奖励政策等等方面,直击当下之要害,一针见血。2020年3月份,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20工作要点中更是提出要“推动各地全面取消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和商标申请注册环节的资助与奖励”,并联合教育部发布《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建设工作方案(试行)》,拟建设培养约50家知识产权示范试点高校。以上一系列新文件都显露出我国提升高校专利质量、促进成果实施转化的决心。而新措施是否奏效,是否可以根本上改变现状,也有待时间检阅。 我们知道,专利制度的基本目标在乎激励创新,以切实完善的制度保护换取专利权人的技术公开,实现双赢,促进社会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速度与质量是辩证统一的,没有一定的发展速度就很难谈到发展的质量因此我们要同时注重专利的“量”和“质”。例如肖鲁青对高校专利转化率低现象的看法:“高校专利转化率低则因为创新机制和评价体系的差别,高校科研成果并不围绕市场,产学研结合不紧密,大量的高校科研成果用作评职称之用,距离市场尚有一段距离。” 2.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2.1专利质量概念之国内外研究 我国对专利质量的关注始于20世纪末,研究尚不充分,对专利质量的内涵也有着多种见解。目前主流观点认为,专利质量是一个广义的相对的概念,具有法律性、技术性和经济性的多重意义,相对应也体现为专利权、专利技术和专利文件三方面。程良友、汤珊芬研究整理了国外学者的专利质量概念并在借鉴学习的基础上提出专利质量是某一时点或摸一时期内与特定对象比较的结果;朱清平以专利授权为出发点得出发明创造的技术水平和当下专利审查制度均是专利质量的影响因素;万小丽在对专利质量的研究中着重强调了专利的竞争力,即专利技术是否使专利使用者在相关领域具有优势。 国外相关研究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对待专利质量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从法律角度解读,专利技术应具有其有效性的法律质量,从技术角度解读,专利质量表示其技术含量高低的技术质量,从市场角度解读,专利质量即专利技术投入市场而产生经济效益的经济质量。graf认为专利质量应该从专利的本质进行评价,即专利是否符合法定专利许可标准,是否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allison和hunter认为专利质量是一个抽象的广义概念,主要以专利技术是否实现了对现有技术的创新以及是否属于质的创新。burke和reitzig从专利技术的经济质量出发,指出专利的技术质量在根本上也决定了专利技术的经济价值。 2.2专利质量指标之国内外研究 与专利数量相比,专利质量更具竞争力,因为专利最基本、最重要的作用还是物化于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帮助使用者提升市场专利质量影响竞争力,从而影响专利经济价值,专利质量与专利经济价值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此推动高校专利转化实施必须关注高校专利质量,但是相比于确定明晰的专利数量,专利质量在实践中却难以被量化考核。虽然所有的专利都必须符合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标准,但不是所有的专利都具有相同的技术范围和经济意义。因此,科学合理的专利质量指标是理想化的度量工具,但前提为必须确保指标的科学性,能够正确直接反应专利质量水平。为了克服专利数量指标的缺陷,学者们开始探索专利质量指标。20世纪80年代,国外学者陆续开始研究专利质量指标,然而国内学者近几年才刚刚开始研究,并未形成实质性成果。到目前为止,国外学者已经通过大量实证研究构建了一系列比较成熟的专利质量指标。专利引证指标,如引文数量、被引次数、专利参考文献数量、非专利参考文献数量、即时影响指数、科学关联性、技术循环周期等,大部分己被广为接受,并开始应用于实践专利维持指标专利维持时间、专利维持率和专利范围指标专利族大小、权利要求数量、技术覆盖范围也比较成熟。还有其他一些指标,如申请人数量、发明人数量、受让人数量、专利异议或诉讼结果等,也被部分学者认为可以作为专利质量指标。李春燕、石荣综合学界各类学说,系统整理了国内外惯用的的专利质量指标,并将其分为六类:引用指标、科学指标、内容指标、国际指标、时间指标和其它指标。想要全面评价专利质量,必然不能以单一指标进行评测,因此更需要在现有六类指标的基础之上构架出综合评价体系。虽然本文并不以量化指标为主要内容,但为了更好理解并度量专利质量现状,我们仍然有必要了解专利指标的相关研究学说。 2.3提升高校专利质量路径之国内外研究 friedman提出了国家创新理论,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置于和产业界合作联系的架构中,深化了对高校与企业合作的本质特征的认识,指出高校进行的科技创新活动不仅是自身创新力提升的保障,更是一种通过产学双方合作实现的国家行为,这种国家行为对一国经济发展和竟争力的提高显示出了巨大的作用;henry etzkowitz 首次提出使用三螺旋摸型来分析政府、产业和大学的管理,并用以解释政府、企业和大学三者间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关系;李兰花对tto是否有效促进高校技术转移工作以及其微观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由实证结果得出tto的成立对专利转让速度并无显著直接促进作用的原因在于高校在专利管理运营的能力以及资源上的不足;邹东俊研究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外部影响因素,包括法德概念、法律框架、法德模式、知识产权保护,从社会公共政策方面,提出了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法律制度的政策建议;许长青认为大学科技创新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应从知识创造向市场利润的转变来切实推进高校知识产业化的发展,并强调从国家、地方、大学内部等方面完善保证大学知识产业化的顺利进行;李忠云认为高校科技成果必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应用价值,他提出大学必须学会运用市场理念,采取相关措施,激活科技成果的市场化,促进科技——推广——效益新科技的良性循环;陈凯考察美国、加拿大后指出,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门机构、建立巿场竟争机制有助于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完善建设。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3.选题研究的内容 3.1专利质量概念及专利质量指标 基于学界研究,本文拟从三个层面对专利质量的概念进行分析: (1)专利的法律质量 专利的法律质量应该理解为专利技术符合实质性要件以及专利申请具有良好的形式要件,且此专利技术的法律效力具有稳定性。

从法律效力的角度对专利质量进行定义有其优点,它侧重于专利技术是否符合授权的实质和形式要件,但同时存在可操作性差、存在外在因素影响以及时滞较长等缺陷,忽视了专利的商业价值。

(2)专利的技术质量 专利的技术质量应该理解为发明技术的新颖性、创造性以及实用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5.研究与写作计划

本文的任务在于分析影响专利质量的重要因素并相应的提出建议。基于这个目的,本文拟分为四部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部《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2020[1]号文件

[2]国家知识产权局《2019中国专利调查报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