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1目的和意义:
随着经济领域政策的逐渐放宽和大学生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迅速成为热门话题,引发社会各个行业加入讨论和制度建设。特别是大学生这个不断膨胀的群体,它使得大学生就业市场问题呈现出特殊性、多样性、复杂性等特征,也使得各个讨论者的话题不断分化、细化,延伸出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比如大学生就业市场包含的大学生兼职市场、在校大学生创业市场和大学生毕业求职市场,这个划分显得很广,这还是由于大学生就业群体的壮大而从就业市场分支出来的;而大学生就业市场下的每个分支都设涉及到社会的很多层面,如大学生兼职市场的兼职招聘流程设计和控制、政府政策、法律规范等,就算这样我们还可以继续往下划分。然而,庞杂的信息导致注意力的分散和浪费。这样,理论体系的系统整理和专门化分析就成为了一个不得不进行的课题。本篇论文就是从一个法律人的角度分析我国整个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法律规制情形,归纳出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理论体系中的法律版块,从而,让大学生这个群体在就业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有一个关于法律方面的处理方法的整体感知(特别是一些非法律专业的学生),让用工单位在招聘过程中遇到法律问题应抱何种态度、作出何种回应合法有一个清晰认识,让相关部门在关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法律的立法、执法、诉讼等法律活动中对现有的相关法律规制有一个全局把握。总而言之,本篇论文的目的就在于通过笔者的收集、整理、分析,让社会各个层次对大学生就业市场在法律上的运行模式和救济方式有一个统一且系统的认知,帮助其在社会活动过程中有序、合法的生产生活,并引发对一些设计的制度的不合理和空白之处的思考。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2.1主要内容和目标:
大学生就业市场是在校的大学生作为劳动力提供者与用人单位在供求劳动力过程中所形成的市场。广义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包括在校大学生兼职市场、在校大学生创业市场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狭义的大学生就业市场专指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笔者将从整个大学生就业市场,也就是广义的大学生就业市场着眼,系统地分析相关法律规范,勾画出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法律规制的整体框架。拿在校大学生兼职市场为例。在校大学生兼职不是一个少见的现象,大学生兼职市场也就不足为奇。大学生希望独立,希望为自己将来融入社会生活,希望为自己赚点生活费、旅游费等等都会考虑要不要去做一份兼职。而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来了。从大学生来看,找工作时遇到中介、骗子;工作时杂事一堆,甚至买瓶水都让你去;结工资按正式工的时间结,先等两个月再说;离职时办手续又可以拖几个礼拜等等。从用工单位来看,大学生慌称自己毕业了,去了混时间、混下班,好不容易用了一个暑假把你培养成了熟手,暑假完,就辞职了。问题很多,但不是每个都是法律上能解决的,我们从法律的角度看到的问题有:大学生通过的网络招聘网站怎么会出现那么多虚假的招聘信息,网站管理人员纵容,网络执法人员不作为;大学生与中介之间仅是口头约定的协议关系,很多约定内容还不明确,那么中介的处理就很随意了,兼职的意义就大打折扣了;大学生“押金”被骗走了,维权吧,麻烦不说,还不一定能胜诉,因为取证太难,证明能力也会被提出异议;大学生与用人单位没签用工合同,那么工作内容、工资发放、工作时间如何确定就决定了合同的履行的问题,法律又怎么来平衡大学生与用工单位的地位来实现实质公平;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签了劳动合同,那么大学生本身不是劳动主体,签了合同是主体不适格,甚至大学生构成了欺诈行为,合同属于可撤销的合同;大学生是否可以用事实的劳动关系来维权,因为事实劳动关系在司法实践中是受到保护的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进而论述这些问题在法律上面是怎么规定的,然后司法实践中又是怎么处理的,哪些处理方式是存在问题和争议的,笔者认为应该采取的完善方法又是如何的,从而将整个大学生就业市场进行全面的整合到论文中,进而形成一个框架。
2.2撰写纲要: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第一阶段(2015-12-22~2016-01-23):选题定题;收集资料;撰写开题报告并答辩;
第二阶段(206-03-01~2016-03-15):开题报告修改、定稿并上传;
第三阶段(2016-03-16~2016-05-10):撰写论文,并定稿;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赵北平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
2.徐小洲;梅伟惠;倪好 大学生创业困境与制度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15(01)
3.易文博事实劳动关系之界定及其法律规制(d)吉林大学2010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