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5686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研究背景
2010年8月11日,“中国基因歧视第一案”在佛山市中院二审开庭审理。大学毕业生小周、小谢、小唐因在佛山市公务员考试体中被查出“携带地中海贫血基因”而遭拒录,三人不满人事部门的健康歧视,将其告上法庭。其中公务员招考体检中对考生基因检测是否具有合法性始终是双方的辩论焦点,由此所体现的基因隐私权更是学术界一直讨论的重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基因技术越来越先进,应用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转基因技术、基因治疗技术、基因检测技术等等。基因是指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序列, 是控制性状的基本密码单位, 通过调控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 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个体因其碱基对组成和序列的不同而携带不同的遗传信息, 而这个遗传信息不仅可以体现出个体的差异性,而且终身不变。所以一般将基因序列称为一个人的“天然识别码”、“自然身份证”。如今,通过基因检测技术,个人的性别、人种、甚至一些隐藏的私密的疾病都无法匿藏。在科学进步带来的便利下,人类也不得不正视这背后所隐藏的对人类基本权利和伦理道德的侵犯。而其中隐私权则一直是中外学者探讨的话题,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的隐私,是否向他人公开以及公开的人群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隐私权是一种基本人格权利,虽然在中国立法上对于隐私权的定义与保护尚不完善,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项权利对人类的重要性。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1. 基本思路:
本文以隐私权为研究对象,研究基本内容围绕着在人类基因技术发展的今天,隐私权的发展现状,界定该权利的概念、性质与具体内容,对比国内外的法律保护制度,探索隐私权的未来发展道路。
2.文章大纲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1)2019.01.01-01.18,选题申报与审核,学生选题、确定指导教师并下达任务书; (2)2019.01.17-03.05,开题报告撰写、修改、提交给指导老师; (3)2019.03.06-03.20,分小组开题答辩,开题报告修改、定稿并提交; (4)2019.03.20-05.30,论文撰写,与指导老师互动,修改论文; (5)2019.05.30前 正式提交毕业论文,准备答辩; (6)2019年第十五周,毕业论文答辩。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 dominic deuber,christoph egger,katharina fech,giulio malavolta,dominique schrder,sriaravinda krishnan thyagarajan,florian battke,claudia durand. my genome belongs to me:controlling third party computation on genomic data[j]. proceedings on privacy enhancingtechnologies,2019,2019(1).
[2]katsanis sara h,snyder lindsey,arnholt kelly,mundorff amy z. consent process for us- based family reference dna samples.[j]. forensic science international. genetics,2018,32.
[3]nathan scudder,dennis mcnevin,sally f. kelty,simon j. walsh,james robertson. forensicdna phenotyping: developing a model privacy impact assessment[j]. forensic scienceinternational: genetics,2018,34.[4].基因技术发展背景下的隐私权研究[j].廖晨歌.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7,34(12):926-928.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