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见义勇为的民事法律救济开题报告

 2022-07-12 21:34:3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见义勇为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本该得到大力的弘扬和支持,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要想在这个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的新社会继续见义勇为却变得阻碍重重。

其实,从层出不穷的新闻报道里也可以看出,我们的社会其实并不缺乏斗智斗勇、抢险救灾的英雄事迹,真正需要完善的是来保障这些做出事迹的英雄不因为见义勇为损害到自身的法律制度,避免出现#8220;英雄流血又流泪#8221;的令人慨叹的局面。

见义勇为不仅仅只是作为道德行为,更应该在法律上大力提倡。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8220;见义勇为#8221;在字典中是指为保护国家、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勇敢的与正在发生的违法犯罪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的行为。

但是在法条中并不存在明确具体的规定,实际运用中通常是靠地方性法规、规章进行补充,缺乏统一的认定标准。

首先要从定义入手,对见义勇为进行概括总结,这是进一步探究见义勇为救济机制的基础。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我国现行的相关立法中,对见义勇为的救济大致可以走一下几个途径:类推无因管理适用《民法通则》第93条之规定要求受益人给付必要费用、适用《民法通则》第109条与《侵权责任法》第23条之规定要求找不到侵权人的情况下受益人补偿、对见义勇为的劳动者可以认定工伤等。

这些途径虽然都能对见义勇为的救济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缺乏具体细致且更有针对性的规定,而实际上并不能解决很多因见义勇为引起的问题,还需要我们寻求更好的救济途径。

国外立法中,很多都对见义勇为行为有了更有针对性的规定。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阐述见义勇为的概念,以及见义勇为行为认定。

2、通过分析见义勇为的法律性质探究救济见义勇为行为的意义。

3、分析我国的现行民事立法,找出现行立法中对见义勇为的救济,分析其优势和不足,找出可以改进的方向。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周哲人. 见义勇为救济制度立法完善研究[J].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1(4)[2]张素凤,赵琰琳. 见义勇为的认定和保障机制[J].法学杂志,2010(3)[3]徐国栋. 见义勇为立法比较研究[J].河北法学,2006(7)[4]金强. 见义勇为权益保障的地方立法完善[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1)[5]郑显文. 中国古代关于见义勇为的立法[J]. 中外法学,1999(6)[6]崔素琴,何祎. 见义勇为合法性分析及风险责任承担[J].河北法学,2012(1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