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本课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应用前景等(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研究意义 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十八大报告继续就此提出要求,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新型农业经营体。这是加快农村改革的的重要信号,也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必要途径,推进农地规模经营已是大势所趋,各地都要积极响应号召。 为顺应农业发展的潮流,我国确实有部分农业发达地区率先进行了土地规模经营,例如江浙一带和东北平原地区。但对于一些贫困特别是地形地貌复杂地区的农地规模却鲜少有人研究。 而宁南地区以流水侵蚀的黄土地貌为主,地形复杂,沟壑纵横,比较特殊。农地细碎,家庭联产承包下的农业并不发达。与之前的相关研究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国内外研究概况 1土地规模经营争议的研究 学者们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土地规模经营,并分为土地规模质疑论和适度规模经营论两个阵营,对农业规模经营是否适合在中国推行开展激烈的论战。 土地规模质疑论的学者从投入产出分析角度出发,认为扩大农地经营规模不能成为促进中国农业经济的现实选择。 持适度规模经营论观点的学者则从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农地规模化经营,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有助于提高各种要素的配置效率,或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从长远的角度看,大部分学者认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才是发展农业的必然趋势,经营规模的适度扩大和提高土地产出可以并行不悖。中国农业可以也必须发展多种形式的农地规模经营以实现农业现代化。 2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评价标准研究 进行土地规模经营的研究必须明确土地规模经营的评价标准,评价指标的差异会得出不同的适度规模结论。农户农地经营的规模是否适度,往往受到了不同的评价目标及其适度判断依据的影响。国内学者在这个问题上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虽然一直没有一个定论,但土地规模经营的标准却越来越科学,更加日趋完善。 就目前的研究来看,确定适度规模的思路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是采用单目标求解适度规模。具体来说是指分别采用单一的评价指标,例如最高人均收入、最高劳动生产率、最高土地生产率等来分别确定最适度的规模。 实践证明选用不同的单一指标做土地规模经营的标准,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如吴昭才和王德祥以锦州市的调查资料为例,就证实了分别用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资金盈利率三个指标所计算出最优规模是不一致的。 3农地规模经营的实证研究 刘秋香等采用土地产出率、劳均产出率、资金产出率等指标,并基于采用灰色系统定权聚类的改进方法实证研究了河南省南阳地区的劳均适度经营规模,结果显示, 样本地区劳均适度规模应为5~7亩。 |
许治民在安徽霍邱县随机抽调了50个百亩以上经营规模的种田专业户,根据相关经营规模、土地投入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认为,适度的经营规模应在劳均耕地10~15亩。 汪亚雄分别利用劳动力耕地负担分析、劳动力收入比较分析、线性回归分析、投入产出比较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南方各省农户(以粮食规模种植为例)土地经营的适度规模进行了测算,并认为10亩为该地的临界土地规模,在这个点上能够实现劳动力效率、比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这些研究由于采用的样本点不同,采用的评价目标、评价指标也不尽相同,通过不同的方法模型求出的适度规模结论差异就非常大。虽然说由于地方差异,最优土地经营规模很难有普适性的数值。 4农地规模经营的模式研究 在探讨农业规模经营的道路中,党的十八大报告特别指出要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这是由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路径不是一成不变,我国地大物博,各地的自然状况、农业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因此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模式也应该因地制宜的进行选择。 中国农科院蒋和平教授通过全国范围内对不同种植类型的调研总结,认为目前主要的规模经营实现路径主要有如下几种:第一种是龙头企业带动型,它主要依托当地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第二种是政府推动型,它强调政府在推进规模经营中的主导作用;第三种是种养大户或农场经营型;第四种形式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动型;第五种形式是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型;第六种形式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最后一种则是农业园区。他还针对我国不同的地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方向与实现形式进行了探讨。对不同地区提出了适宜的经营模式。 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至于各地具体采用何种发展模式,必须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政治因素等方方面面,在不断尝试中逐步调整,最终才能找到适合本地区的经营模式。 应用前景 自1987年中共中央在5号文件中第一次明确提出要采取不同形式实行适度规模经营以来,全国各地就陆续开始了农地的规模经营的探索。然而推行土地规模经营不能盲目,要把握好规模经营的度,选择适合的模式进行经营,因此在实践中农户迫切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宁南山区正值大力推行农地规模经营之际,地方政府积极探索不同的规模经营模式,本项目以宁南山区为例进行相关研究,对当地的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此外,国内鲜少有专门针对贫困山区的研究,因此对其他类似地区而言也具有较强的借鉴性。 参考文献 [1]罗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因素兼论中国如何达到土地的最优经营规模[J].经济研究导刊,2008(7) [2]陈健.农业规模经济质疑[J].农业经济问题,1988,(3):3-6. [3]蔡基宏. 关于农地规模与兼业程度对土地产出率影响争议的一个解答基于农户模型的讨论[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3):28 37。 [4]任治君. 中国农业规模经营的制约[J].经济研究,1995,(6):54-58 [5]刘凤芹. 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条件与效果研究:以东北农村为例[J].管 理世界 |
[6]胡初枝,黄贤金.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对农业生产绩效的影响分析基于江苏省铜山县的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7(6):81-84. [7]刘玉铭,刘伟.对农业生产规模效益的检验以黑龙江省数据为例[J].经济经纬,2007(2) [8]宋伟,陈百明,陈曦炜. 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区域农户粮食生产函数研究以江苏省常熟市为例[J]资源科学,2007,29(6):206 - 211. [9]阮文彪. 论中国农业规模经济中几个问题[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2,(5):278 - 281. [10]黎均湛. 农业规模经营问题探讨[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8,19(2):85 - 88. [11]林善浪. 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效率评价[J].当代经济研究,2000,(2):37 - 43. [12]刘秋香,郑国清,赵理.农业适度经营规模的定量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3(3): [13]许治民.种植专业户经营规模适度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1994(1):85-88. [14]汪亚雄.南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分析[J].统计与决策,1997(5):21-23. [15]张海亮,吴楚材.江浙农业规模经营条件和适度规模确定[J].经济地理,1998(1):85-90. [16]孟昕,白南生.结构变动:中国农业的劳动力转移[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17]张侠,葛向东,彭补拙.土地经营适度规模的初步研究[J].经济地理,2002(3)351-355. [18]钱贵霞,李宁辉.粮食主产区农户最优生产经营规模分析[J].统计研究,2004.(10) [19]张忠明.农户粮地经营规模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20]齐城.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证分析以河南信阳市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 [21]杨钢桥,胡柳,汪文雄.农户耕地经营适度规模及其绩效研究基于湖北6县市农户调查的实证分析[J].资源科学,2011(3):505-512. [22]阚酉浔,周春芳 农户农地经营适度规模的测度研究以武汉市江夏区为例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3]王征兵.机会成本下的水稻合理种植规模研究以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何岭村为例[J].农村经济,2011(3):9-11. [24]耿玉春,吕莉.我国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模式的比较与选择.经济纵横,2012 (10) [25]蒋和平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多种形式实现路径探讨[J].农村工作通讯,2013(3) [26] 佛兰克艾利思.胡景北(译). 农民经济学农民家庭农业和农业发展(第二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7]A lvarezA, Arias C.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farm size: Aconditional analysis[J].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4,30(3):241-250. [28]Afriat S. N. Efficiency estimation of production functions[J].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1972,13(3):568-598. |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目标 研究成果拟为宁南山区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适度土地规模范围及发展模式,以实现在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前提下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获得规模效益。同时结合当地农业现状及农户意愿选择适合其发展的土地规模经营模式,并对如何推进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并对其他相似地区的土地规模经营产生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研究依据,为我国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提供经验。 研究内容 1、综合考量效率和收入这两个尺度,测算宁南山区最适土地规模经营的范围。 效率和收入是确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两个不同尺度,效率尺度以规模经营农户获取最大的土地产出率为目标衡量;而收入尺度则以规模经营农户获取与城镇居民(或打工农户)同等的收入为目标衡量和确定土地经营的适度规模。 本项目拟以农业生产函数为基础对效率尺度进行衡量,以机会成本为思路对收入进行测度。通过对这两个尺度的测度,综合效率与公平两个原则,最终产生一个最适农地规模经营的范围。 2、基于农户意愿,结合宁南山区的农业发展现状及宏观政策环境,探索适合宁南山区农地规模经营的模式。 通过调查宁南山区政府对农地规模经营发展的宏观政策和农户经营的微观意愿,并适当参考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本研究拟从农地效率和农户的收入等角度,对当地现存的主要规模经营模式进行比较。探索宁南山区农地规模经营模式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提出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 3、针对本研究成果宁南山区农地规模经营适度的范围、模式以及尚存在的问题,提出初步的研究结论,并给出符合当地实际发展的建议。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选择科学合理的模式,权衡效率和收入两个尺度测算土地规模范围。 2、如何对宁南山区农业规模经营模式进行评价和选择 |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1)文献研究法。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 本项目通过此方法来了解课题的研究现状,并据此初步确定研究方向和思路。 (2)社会调查研究法。即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有关社会事实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进而做出描述、解释和提出对策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 本项目主要是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向研究区域的农户收集相关信息,并通过网上检索的方式收集相关背景资料。 (3)多标准的模型法。基于效率和收入这两个尺度,综合农业生产函数及机会成本的思想,建立模型测算土地经营的适宜规模的范围。 效率尺度以规模经营农户获取最大的土地产出率为目标衡量和确定土地经营的适度规模;收入尺度则以规模经营农户获取与城镇居民( 或打工农户)同等的收入为目标衡量和确定土地经营的适度规模。 1.效率尺度以农业生产函数为基础进行测度。 即在在C-D生产函数的基础上,结合农业生产中的特定要素:土地要素、劳动力要素、投入资本要素,对C-D要素进行了一些修改,得到了农业生产函数模型: Y = ALakBHy 其中 Y为总产量, A 是综合技术水平为常数,L 为 劳动力,K为投入资本量,H为土地规模。 2.收入尺度则以机会成本为思路进行测度。 所谓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其他机会所付出的代价。此研究以规模经营农户获取与城镇居民或打工农户同等的收入为目标。 通过这两个尺度的测度将产生一个最适农地规模经营的范围,而非一个简单的值,这个区间综合考虑效率与公平两个原则,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
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图见附件 |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或创新之处 选题上具有创新性。从文献阅读来看,国内虽然对农地规模经营的研究不少,但目前还没有学者尝试研究宁南山区的农地规模经营,甚至对山区规模经营的研究也很少,所以本课题的研究视角比较新颖。 |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
|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