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EM的土地利用规划公众感知模型研究与实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开题报告

 2022-01-23 20:57:3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研究意义

土地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财富,也是不能出让的生存条件和再生产条件。而土地利用方式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要求我们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达成综合效益最大化目标。土地利用规划正是目前对土地进行合理规划使其充分发挥最佳功能的途径。它不仅调控土地资源合理有效地利用,更是协调公众在土地利用上的利益、促进人地和谐发展的一项公众政策和公共管理措施。

公众在土地利用规划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考虑人文因素既是对土地利用规划的完善和保障,又能够客观地反映规划区经济发展的需求,体现各个利益群体的用地需求和利益,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感知是一种心理过程,是人们凭借信息渠道获取对客观对象相关信息的感性认识,再通过对大量感知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后形成的,是心理学研究的基础概念。土地利用规划的空间结构和布局主要是处理和解决不同主体的利益冲突。公众作为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利益群体,应对土地利用规划的全过程及最终实施具有最直接的感知,并且将具体的感知指标作为量化评价土地利用规划绩效的一个重要参考。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一、研究目标

通过引入社会心理学中的感知概念,本课题欲在已有较成熟的土地利用规划与公众参与研究的基础上将与社会主体能动性密切相关的参与进一步延伸,探究公众感知在规划领域的理论解释和实际意义,基于态度abc理论赋予规划感知科学内涵。同时,在对公众感知与公众参与辨析的基础上分析现阶段公众参与哗然倡之而现状衰微的病灶,以土地利用规划为例剖析规划与公众感知间的联系及相互影响因素。在公众感知层面,纳入更多带有人文关怀的考察指标,包括公众期望、感知质量、感知有用(感知价值)、感知易用、公众信任、感知差异、公众满意等潜变量及其观测变量,设定贯穿土地利用规划全过程的规划感知结构方程模型,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测评模型拟合度并进行修正,选取测评后的感知变量进行土地利用规划中公众参与深度和效力的全方位评价规划。结合公众感知准则层进一步细化的指标层设计问卷,据此调查问卷并对江苏省苏北、苏中、苏南三个地区的部分城市展开实地调查,了解三个地区公众对土地利用规划感知程度的差异。通过分析这种差异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总结出规划公众感知的评价标准并进一步整合成综合性评价指标感知度。将感知度作为评价土地利用规划的指标之一,为最大限度发挥土地利用效益、维护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强调公众的服务主体地位以及加速规划的社会化进程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二、研究内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一、研究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统计资料收集、文献查阅与对比分析等获取公众对土地利用规划感知度的基础素材,运用amos结构方程模型对基础信息进行处理。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比对利用的思路,其具体方法如下:

1.问卷调查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一、本项目的创新之处

1.选题角度新颖、研究的着眼点较新

土地利用规划中的有关公众参与的研究工作已进行多年,参与式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研究及实施机制设计较为完备。而由于沟通不畅而产生的矛盾纠纷以及低迷的参与热情等现状仍不容乐观,这要求我们转化视角重新审视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参与问题。公众感知多用于服务质量评价以及具体社会现象的研究当中。但从已有的文献来看,将公众感知与土地利用规划这两个相互关联的涉及民主化进程问题进行关联性研究的著述尚存缺失。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求索思源,在心理学领域探索公众感知的本源,并将公众参与和公众感知进行概念区分,建立土地利用规划公众感知模型,将公众感知潜变量划分至指标层面进行分析。通过实证研究,检验规划感知模型的拟合度,修正完善感知模型,并据此提出指导性的互促机制。除了在研究选题上有所创新,抽象理论逐级具象化的研究思路也是课题的创新点之一。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一、研究计划

(1)信息采集:认真阅读有关文献资料,熟练系统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公众参与情况与参与成效。了解调查地区的基础资料和相关信息,并据此粗略筛选出调研片区。

(2)问卷初设:根据已确定的感知指标和研究内容,设计预调查问卷。

(3)展开预调查:选取(与被调查地各项情况相类似地)部分市县开展预调查。拟发放问卷30份,力求充分反映问卷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4)改进问卷:根据预调查结果,结合调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改进问卷设计的不足之处,使其更加全面反映利益双方关系。

(5)实地调查:在对调查的各项工作充分准备后,小组成员进入实地调查阶段,走访当地有关政府部门、利益相关群体及经济组织领导,了解公众对当地土地利用规划的感知情况。

(6)分析问卷:实地调查结束后,整理分析数据信息、访谈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研究,找出指标因子间相互关系。

(7)提出建议:在指导老师的指引下,根据此前收集的相关文献和实地考察得到的第一手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和专家学者的观点,试图在总结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提升土地利用规划的公众感知度提出建议与对策,为政府推进民主化进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预期进展

时间

项目研究计划

成果

2017年3月

通过相关文献的阅读和资料的收集整理,完成申请书。

申请书

2017年3月4月

利用图书馆资源和网上资源,对课题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充实思想和观点。开展调查工作,并通过指导老师指导,设计与完善调查问卷。

文献综述、调查问卷设计与预调查

2017年4月5月

经过较为全面的思考,形成最终的问卷并按照原定的抽样方法对选定地点开展调查。

实地调查,获得一手数据

2017年4月5月

集中进行有效问卷的筛选,以及其数据的汇总、归类、各种必要分析,得出初步问卷结果和本课题结论。

数据处理

调研补充

2017年4月5月

进行分析数据,对某些调查结果进行咨询和探讨,以发现对已有数据分析的漏洞和有待改进之处,进一步完善对数据的利用。

数据分析结果

2017年5月6月

通过一系列的整理和分析,完成初步研究。

初稿

2017年5月6月

分期进行研究成果汇总,撰写毕业论文

发表论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