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背景:2017年,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个字的方针。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
目的: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内容:
(1)现状调查分析;(2)村庄发展定位;(3)功能区划;(4)空间结构与用地布局;(5)公共服务设施布局;(6)村庄建筑整治规划
预期目标: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方法:
(1)实地调查法
即在条件允许下,对本规划目的地实情进行观察,采用测量、询问记录等方式,保证收集真实可靠的参考数据,并结合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分析,为建设规划的编写提供有效基础资料。
(2)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保留村庄的现实状况和历史状况的材料。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有价值的结论,找出保留村庄存在的问题。
4. 参考文献
[1]李广斌,王勇.基于市场扩张的苏南乡村空间尺度重构[j].城市规划,2017,41(10):17-22
[2]李广斌,王勇.新型集体经济发展与乡村居住空间转型耦合机制[j].城市发展研究,2016,23(12):84-90
[3]王勇,李广斌.乡村衰败与复兴之辩[j].规划师,2016,32(12):142-147
[4]许景.当前我国村庄规划的反思——从“鲁侯养鸟”谈起[j].规划师,2015(6):139-143.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实习周(2022.1-6—1-10;2-17—21):阅读指导教师所给的文献资料,图纸,实际调查,并着手撰写实习报告。(1)第1周(2-24-2.28):绘制村庄土地利用现状图。
(2)第2-3周(3.2-3.13):村域经济、用地现状分析。
(3)第4-5周(3.16-3.27):完成现状分析报告。
(4)第6-7周(3.30-4.10):初步完成村域发展规划、空间结构和土地布局规划。
(5)第8-12周(4.13-5.15):修改设计,编写说明书;完成一篇英文翻译。
(6)第13-15周(5.18-6.5):完善所有图纸、说明书文字,完成答辩。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