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的扩张,城市医疗资源相对变得更加紧缺和重要,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与否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公共医疗服务设施的空间可达性是城市公共医疗资源分配是否公平、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志。同时,医疗资源的分配情况也影响着居民的自驾就医选择,规划管理中的医疗资源布局规划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研究目的是通过获取苏州市姑苏区的医疗资源的数据信息,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从而得出不同区域的医疗资源可达性以及苏州市姑苏区的缺医地区,以可视图呈现出来。以最终的可达性分析结论为依据,结合房价空间大数据从城市发展角度对医疗资源分布的现状成因进行分析,得出医疗资源分布的机理和形成基本规则。
城市医疗资源的分配方案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也是医疗资源空间配置是否公平合理的重要指标。通过对基于自驾出行的就医可达性分析,可以得出苏州市姑苏区的就医可达性的可视图,继而得出姑苏区的缺医地区。从而为政府决策和居民就医选择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可以从城市发展等角度探究现状是如何形成的,了解医院布局的形成过程。换句话说可以为之后医疗资源的空间分布的规划和优化提供支持。总的来说,本课题得出的不同居民区的空间可达性的最终结论展现了现状下的医疗资源分布的具体情况,以及医疗资源分布背后主要原因。最终的结论将为现状的优化和未来的政府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医疗资源的空间可达性,可达性即居民点到达医院的难易程度,到达医院越难,则可达性越低。可达性一词由hansen于1959年首次提出,即“空间中机会相互作用的机会的大小”。医疗资源空间可达性标志着医疗资源分配方案的公平与否,研究空间可达性即对这一问题分析,同时为这一区域的公共资源分配方案的优化提供依据。
研究的对象是苏州市姑苏区的居民基于自驾的情况下,对于苏州市姑苏区的医院的可达性进行分析。旨在通过代入道路、居民点规模、医院规模等因子,对各居民点的医院可达性进行分析整理,并通过gis分析得出医院可达性的可视图,得出缺医地区。此外,分析居民心理、城市发展与城市医院资源的分布的关系,分析医疗资源分布的现状的形成机制。
从而对苏州市姑苏区的居民基于自驾出行的医院可达性有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并为姑苏区医院分布提供依据或者优化方案。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基于gis的分析方法。利用基于arcgis设计的交通线路与时耗工具,以加权最优时间路径模型测度苏州市姑苏区高峰期与非高峰期居住用地尺度的自驾就医可达性空间变化特征。
考虑采取的模型是改进后的潜力模型(引力模型),即对居民点和医院相互之间的吸引力大小这一概念引申出来的模型。改进潜力模型公式如下:
4. 参考文献
[1] 宋正娜,陈雯,车前进,张蕾.基于改进潜能模型的就医空间可达性度量和缺医地区判断——以江苏省如东县为例[a].1000- 0690( 2010) 02- 0213- 07
[2] 张莉,陆玉麒,赵元正.医院可达性评价与规划——以江苏省仪征市为例[a].1003-2398(2008)02-0060-07
[3] 宋正娜,陈雯.基于潜能模型的医疗设施空间可达性评价方法.地理科学进展.2009(11)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第1-3周(2022.2.24-2022.3.15),完成前期数据收集整理,学习软件操作,撰写文献综述;完成开题报告;
(2)第4-10周(2022.3.16-2022.4.30),设计详细提纲,完成论文主要数据处理;对处理完成后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初步的可达性分析结论与成图;
(3)第11-14周(2022.5.1-2022.5.31),根据研究内容安排,梳理逻辑顺序,完善各部分内容,完成文字初稿和图件;总结研究过程,提出更进一步的推论或者研究方向;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