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城镇空间演变的全球背景
随着世界经济交流的融合与全球化的进程逐步加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无论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都经历着巨大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变化与转型,城镇空间格局的演变逐渐成为国际社会规划领域的热点话题。
工业革命的后期,由于城市群体之间、城区与郊区之间以及区域内部发展不均衡导致了种种矛盾,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全球各国普遍开始城市重建与区域开发。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快速推进,城市问题也趋于尖锐和复杂。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分散城市化现象,包括郊区化和逆城市化开始涌现,使得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大都市区范围不断地扩张,带来了包括区域开发过密、过疏在内的区域发展不均衡状况加剧。这一时期,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代表,大规划地结合区域规划与国土规划,开展了城镇体系规划工作的研究,逐步确立起城镇体系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课题研究内容:(1)选题背景(2)文献综述阅读城镇空间时空演变相关文献,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3)研究区概况(4)结果分析分析不同时期(1985、1995、2000、2015年)城镇空间时间变化特征;分析城镇空间扩展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移关系;分析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变化情况;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城镇空间扩张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5)结论撰写研究预期目标:通过对城镇体系规划、城市开发边界的内涵、划定方法、实践模式及实施机制进行梳理与总结,研究城市开发边界对城市蔓延和城市发展的控制与引导作用,希望以此分析解决一系列城市发展领域的新问题:包括如何运用同时具备约束与引导作用的技术方法、如何合理设置弹性管理尺度、如何完善城市开发边界的评价机制等问题亟待解决,未来应加强对技术手段和政策设计过程的探究,建立一套中国化的城市开发边界理论体系、制度体系和管理体系。
在此过程中,学习掌握通过阅读文献,收集研究相关的数据,选择适合的统计方法(SPSS)或者R语言和软件(ArcGIS)分析数据,锻炼独立完成课题研究的能力。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文献研究法
通过研究当前的课题背景和研究基础,为进一步思考分析提供切入口和突破点,寻求合适的研究方法和有利的论证依据。
2.建设用地重心移动模型
4. 参考文献
1. 马红利, 基于RS和GIS的富平县城镇空间扩张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力分析.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9), 156-159.2. 王婷琳, 行政区划调整与城镇空间结构的变化研究. 城市发展研究, (6), 161-166.3. 李潭峰, 基于客运联系特征的中国城镇空间演变态势. 城市交通, (04), 29-38.4. 文超祥; 王玥; 刘希, 关于海岸带渔业型小城镇空间形态的探讨——以惠安县小蚱镇为例. 城乡规划:城市地理学术版, (1), 63-67.5. 仇方道; 孙莉莉; 郭梦梦; 谭俊涛; 单勇兵, 再生性资源型城市工业化与城镇空间耦合格局及驱动因素——以徐州市为例. 地理科学 2018, 38, (10), 1670-1680.6. 覃丽君; 金晓斌; 蒋宇超; 薛樵风; 成一农; 龙瀛; 杨绪红; 周寅康, 近六百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空间与城镇体系格局演变分析. 地理研究 38, (05), 47-64.7. 樊超; 桂峰; 赵晟, 海岛城镇空间扩展及景观生态演变研究——以舟山为例. 海洋通报 2019, 447-454.8. 麻学锋; 刘玉林, 旅游产业成长与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关系--以张家界为例. 经济地理 2019, (5), 226-234.9. 叶英聪; 孙凯; 匡丽花; 赵小敏; 郭熙, 基于空间决策的城镇空间与农业生产空间协调布局优化. 农业工程学报, (16), 256-266.10.洪苗; 段进, 经济发达地区跨镇域城镇空间整合机制研究. 现代城市研究, (3), 72-77.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实习周(2022.1-6—1-10;2-24—28):阅读指导教师所给的文献资料,并撰写实习报告。(2)第2—3周(3.2—3.13): 收集研究区社会经济数据,完成选题背景和文献综述,以及研究区域概况。(3)第4—5周(3.16—3.27): 完成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以及驱动力初步分析。(4)第6—7周(3.30—4.10):撰写毕业论文结果与结论。(5)第8—12周(4.13—5.15):整合毕业论文文字、图、表;完成一篇英文翻译。(6)第13—15周(5.18—6.5):完善论文文字,图和表的制作,完成答辩。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