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研究背景
回顾人类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对良好居住环境的追求是人类一个永恒的主题;从上古时代的半坡人半地穴式居住,到近现代北方的四合院,再到现代城市居住环境的整个发展过程体现着人类对良好居住环境的不懈追求。经调查发现现代住宅小区环境设计上存在很多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小区的绿化只是在做一些表面功夫,中西不分,也达不到小区绿化的基本需求;布局简单,即典型的“兵营式”住宅随处可见,这种住宅在建筑单体设计上多采用了一梯两户的梯问单元式住宅。此类型住宅可以给住户创造一个安静、互不干扰及通透很好的采光的室内居住环境,但是很多这种居住小区在建筑规划设计时,如果处理的不好容易使得小区景色一模一样,从而造成一种单调的居住环境;结构及功能不合理;前我国的居住小区规划强调各项设施的功能划分,在布局上很难做到功能的复合交叉。缺乏文化底蕴及地方特色等等的问题都有待解决。缺乏文化底蕴及地方特色等等的问题都亟待解决。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稳定的增长,国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随之不断的提高,国家住房政策的改革引发城市居民的住宅条件的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对住宅的要求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居住”的要求,而是在居住环境、居住功能等多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有专家提出:身体不得病只是健康的最低层次,真正的健康不应该仅停留在身体上,它应该还包括了心理、生理、生态环境及居住环境的健康。回顾我国城市居住生活空间的演变过程,并探索其发展的规律性,以便能够创造出更为优质和谐美满的现代住宅小区居住环境。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2.1 研究内容
(1)前期的理论研究:对虎丘路小区的现状及其与周边的关系做出分析;了解苏州园林和苏州园林设计的特点;学习与借鉴国内优秀设计案例的内容与方法。
(2)进行实地调查:结合前期查找的资料,总结虎丘路小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公共设施杂乱,交通人流分配不均等。知悉目前的功能分区以及不合理的地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3.1 研究方法
(1)理论分析与实例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对西园路治坊居住小区地块进行实地调查,搜集分析周边的现状情况,并对苏州园林进行实地考查,进行大量的资料收集。在现实中发现新问题,通过借鉴、分析、比较寻求最佳对策,并运用动态的、融贯综合的研究方法,总结出苏州园林在造园及环境设计方面对我国现代住宅小区环境设计的启示。
4. 参考文献
[1] 朱元吉.苏州园林中漏窗艺术[j1.苏州i一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27-28
[2] 徐怡芳,王健.传统民居空间与现代设计创新[j].华中建筑.2002(12).
[3] 何金云.周昂.浅谈苏州占典园林[fjl.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8,(04):27-30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一草阶段
第1周:案例分析、文献研究、实地考察、实习报告。
第2—3周:进度安排、开题报告。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