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1949年,中国城镇化率10.64%,到1978年改革开放初年,中国城镇化率为17.92%,三十年时间城镇化率只提高了7个多百分点1988年中国城镇化率为25.81%,1998年城镇化率为33.35%,2008年城镇化率达到46.99%,三十年时间城镇化率提高了近30个百分点。近十年来,中国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城镇化率每年新增1个多百分点,2013年,中国的城镇化率达到53.7%,中国传统村村落正在加速消亡。古村落是中国文化的根植所在,目前全国有230万个村庄,普查显示,依旧保存与自然相融合的村落规划、代表性民居、经典建筑、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村落,现在还剩两三千个,而在2005年时,这个数据还是5000个。也就是说在短短不到10年的时间里,古村落数量已大幅度的减少,这种情况让人担忧。
古村落是一种传统的人类聚居空间,是中国传统社会饥饿哦股的最基本形式,是中国几千年农耕文化的浓缩。如今,散落在中国大地上的古村落遗存,无论从地理 空间分布、村落形态、内部结构,还是村落形成的背景条件来看,都各具特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藏,也将成为别具特色的旅游吸引物。它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历史结晶,也是乡土文化的物质载体。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每个古村落都是一个自然的社会单元,是物质与文化的综合体,是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源头和根基,是各种历史信息的重要载体,更是一种独特而不可替代的旅游资源,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已成为旅游开发的新热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本课题以建设中的苏州杨湾村为例,通过分析苏州杨湾村核心区现有的旅游产品发展状况以及存在问题,根据一定的规划原则及目标,规划设计出合理的旅游产品开发设计方案。
1 对杨湾村进行实地考察,分析其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开发现状和开发条件;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文献阅读法。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从学术期刊,学位论文,报纸,报道,古籍等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了解东村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概况;另一方面,广泛查阅与本文研究对象相关的文献,实时关注与杨湾村旅游开发相关的最新资料,为本文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2)实地调查法。对苏州杨湾村进行详细的实地调研及问卷调查,深入杨湾村了解其旅游开发现状、环境条件、产品构成、游客市场特征等方面,为旅游产品开发研究提供详细的基础资料。
(3)系统归纳法。以文献查阅和实地调查得来的资料普遍较为松散零碎,要想对杨湾村旅游产品进行系统分析有必要对这些资料归类汇总并进一步归纳、提炼和总结,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用系统方法把握全局,梳理整合杨湾村的旅游资源,为苏州杨湾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做铺垫,以便提出针对性的开发策略。
4. 参考文献
[1] 任国才.中国古村落旅游开发路在何方:资源与现状,来源,旅游圈,http://www.dotour.cn/article/12561.html
[2]马淑华.古村落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与行为模式研究.[j]旅游学刊.2002(6)
[3]程兆宇.后沟古村旅游产品优化开发研究[d].山西大学 2013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第2周~第3周:收集资料,总结有关研究内容的进展情况,了解相关理论和案例;下达任务书,完成开题报告;
2. 第4周~第6周:进行实地调查,收集基础资料与图纸,初草设计方案及说明书(论文)详细提纲;
3. 第7周~第9周:对收集资料进行分析与研究,完成规划说明书初稿、二草设计图纸;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