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647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通过设立标准地或样地进行每木检尺,组距选择,径阶分组,选择适宜统计分布模型,参数估计,指标计算,效果分析等。林分直径分布是林分结构的重要因子,合理的林分结构是充分发挥森林多种功能的基础,研究林分结构对森林经营和优化决策都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马褂木林分直径结构研究,对马褂木经营技术、编制马褂木经营数表以及林分调查等有着重要意义。
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际应用中,林分直径结构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林分结构,不仅仅是因为林分直径便于测定,而主要在于林分内各种大小直径的树木分配状态,将直接影响树木的树高、干形、材积、材种以及树冠等因子的变化。各因子的结构规律与林分直径结构规律紧密相关。
林分直径结构的意义较多且在林分结构中比较重要,比如:林分材种结构与林分直径结构密切相关,并且对于林分材种结构规律及特点,林分直径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林分直径结构规律可以研究、推断相关因子的(如树高、断面积等)结构规律;林分直径结构是测定、预测林分断面积和蓄积及其生长过程的一个依据;林分直径分布规律可以作为制定、检查营林措施效果的主要依据。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关于林分直径分布规律的研究有很多,但普遍都是针对油松、落叶松、马尾松、桉树、栎类等树种的研究。中国马褂木是我国特有的濒危保护树种,目前对该树种的研究包括地理分布、生殖能力、生长发育、遗传变异、杂交育种等问题。对马褂木的林分直径结构的研究尚未查到明确的报告或文章。
林分直径分布信息,是林分测量和开展森林经营活动最基础的信息,因此,林分直径结构历来是国内外林学家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在这一领域,先后经历了60年代的静态拟合到80年代的参数预测和参数回收等研究过程。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现在普遍应用先期静态拟合和预测成果,对参数进行模型化,通过对林分直接因子的测量,建立参数回收和预估模型,进而达到反映林分直径分布规律的目的。
林分直径结构以同龄纯林的直径结构为基础,而复层异龄混交林的直径结构规律要复杂的多,因此,在林分直径结构研究中,主要以同龄纯林的直径结构规律以及在营林技术中的作用为主。
林分直径结构的规律性很早就受到林学家们的关注。关于直径分布的研究,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即静态拟合阶段和动态预测阶段。在静态拟合阶段(70年代前),起初的研究大都侧重于相对(累计)频率,如fekete用不同断面积平均直径计算了云杉林的相对累计频率,之后,schiffe1在fekete方法基础上,用相对直径反映云杉林直径分布一般规律。然而由于这一方法拟合的精度太低,故未得到进一步发展。取而代之的是用概率密度函数,如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γ分布、β分布和sb分布以及被广泛应用的weibul1分布等等,来表征径级株数的分布规律。在动态预测阶段(70年代后),采用了参数预测(ppm)、参数回收(prm)以及概率转移矩阵等技术建立林分直径结构动态预测模型等。就参数预测和参数回收而言,hyink和moser提出,与其用经验函数预估分布参数,倒不如用以胸径分布表示的林分特征值来恢复参数。进入80年代以后,研究直径分布模型时,参数回收模型几乎替代了参数预估模型,然而接下去的研究表明,就是用最合适的概率密度函数来预测直径分布,其合格率仅为5o%左右。如此低的合格率是难以满足精确评估生产力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开辟新的研究途径,建立新的预测体系。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主要研究内容:①林分直径结构与分布研究进展及常用直径结构模型②数据资料收集,或设立标准地或样地进行每木检尺③组距选择,径阶分组④直径结构统计分布模型确定(正态分布、Weibull分布、Logistic分布、Richards分布等)⑤参数估计⑥指标计算⑦结果分析,不同组距对直径分布影响,参数不同估计方法结果差异。
计划(方案):①阅读并补充查找相关参考文献资料②撰写开题报告③资料准备④数据处理与分析⑤论文初稿撰写、修改、答辩。
4. 研究创新点
(1)研究对象:此研究的对象为马褂木,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植物。在林分直径结构的相关研究方面,很少出现以马褂木为对象。
(2)直径结构统计分布模型:Logistic分布。著名的Logistic方程作为生物种群动态模型和生长曲线方程,在生态学和林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它作为一种概率分布函数,却一直鲜为人知。所以初步考虑在此次研究马褂木林分直径结构研究中采用Logistic分布模型。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