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背景: 我国是土地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人口的增多导致居住用地的紧张,土地供需不平衡的矛盾日益尖锐。居住用地是城市用地类型中的一个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利用现状的改变将影响整个城市空间形状的改变[1]。研究居住用地空间结构的演变及对城市发展变化的影响,对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及优化城市用地布局,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2]。近20多年来,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变、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和住房制度改革等宏观制度的深刻影响下,加上城市产业结构转变的驱动,城市住宅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居住空间正发生着剧烈的变化,虽然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对我国居住用地的开发利用起到了一定的宏观调控作用,但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探究解决。
苏州市作为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抓住发展机遇的同时,利用其良好的地理优势,社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和居住条件都大幅度提高。但是,过快的发展速度导致城市用地发展规模远远超过以前城市总体规划的规模,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更是导致城市居住用地不断扩增,住房需求大大提高,出现了供应矛盾。
预计至2020年苏州总人口将达360万人口,规划居住用地10920.20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8.73%,人均居住用地仅占30.33㎡。苏州市有关部门近几年在城市发展和住宅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的研究,先后编制并出台了《苏州市住宅建设规划2007-2020》、《苏州市住房建设规划2008-2012》,对苏州市未来的居住用地发展都起了有效的调控作用,但是就居住用地的发展布局与城市空间协调发展方面不够突出。居住用地的合理发展和布局影响着一个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其空间内部的协调问题,所以如何合理控制居住用地的发展,以及如何调整优化苏州市居住用地布局,以促进整个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满足城市发展需求,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本文的研究也是基于此条件背景下提出。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①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②确定研究范围是苏州市张家港,梳理研究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西方城市居住空间理论:集中主义与分散主义
城市集中主义和分散主义是西方城市空间结构早期探索得出的两大对立的城市结构理论,形成了诸如田园城市、广亩城市、带形城市等城市空间结构理论模型,并成为以后城市发展的原型。但是在居住用地布局安排上,这两种主义是截然不同的。
4. 参考文献
[1]叶艳妹,吴次芳.城市居住用地的生态经济评价及其运用——以义乌市为例[j].生态经济,1997(4):23-28.
[2]王兴中.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3]张文忠.经济区位论[m].科学出版社.2000.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3/8-2013/3/10 arcgis空间分析功能了解和探索
2、2022/3/11-2022/3/15苏州市张家港数据搜集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