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控保建筑地理空间属性信息编码及格网管理系统构建研究与应用开题报告

 2022-04-25 20:06:1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1.苏州,古称吴越,又称姑苏、平江等。又因为其独特的园林景观,被称为“中国园林之城”。苏州园林向来是中国私家园林的代表,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历史悠久,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四千多年,是历史上江南地区的政治和文化中心。经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考证,苏州城是当下中国最为古老的城市。 苏州城遗留的古迹、遗址密度仅次于北京、西安。苏州古城集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一身。苏州现拥有两个历史文化名城,十个历史文化名镇,众多保存较完整的古镇,以及占据首批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二的山塘街和平江路。 到2014年, 苏州市区拥有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33处,江苏省的文物保护单位59处,苏州市的文物保护单位242处,苏州市的控制保护建筑308处。但是,众多的古建和遗址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或不同程度的磨损,因此,针对苏州的文物保护工作刻不容缓。希望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促进精神文明进步以及当地经济发展。 2.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GIS技术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和迅速的发展,GIS的发展一方面是因为日益广泛的应用领域对GIS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因为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为GIS技术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因此,3S集成技术、WebGIS技术、组件式GIS技术等也随之产生。在GIS中,地址编码技术提供了一种把地址定位信息转换成可被GIS系统使用的地理坐标的方法,使GIS系统可以通过对地理数据的融合、存储、检索和分析, 生成并且输出各种地理信息, 从而为土地利用、资源管理、环境监测、交通运输、城市规划以及政府各部门行政管理提供新的知识,为工程设计和规划、管理决策服务。 利用地理信息编码技术可以建立空间信息与非空间信息的关系,实现各种范围下的信息整合。因此可以进一步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增加空间信息的可读性,使与相关地址或者地理位置的一些自身属性或关联信息可以被读取和利用。 但是,目前国内有关部门对于地址编码技术的理解各不相同。经调研发现,国外的GIS软件中的地址编码模块,绝大部分都不适用于中国。而国产GIS软件还没有成熟的地址编码工具,也没有提出适合我国GIS的地址数据模型和标准。 相较于我国,国外的某些国家在地址数据的表述和命名方面则要规范的多。比如,国外的门牌号在编排时,从道路两边按奇偶号依次从小到大排列。另外,国外的地址项目进行开发时,会有有关部门或公司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负责区域性地址的信息采集。研究目的和意义 文物是祖先留给后代的无价之宝,有着珍贵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历史价值。但因多年的风雨吹打、日晒雨淋,流传至今的文物数量已寥寥可数。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能够保留原历史风貌的文物也将逐渐减少。然而纵观历史,文物对于社会发展进程来说十分珍贵,所以我们应该在欣赏文物的基础上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工作。 在各国古代文物中,有许许多多色彩缤纷、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宝,而且艺术形式多变,种类繁多。尽管从古至今都有文献记载和描述,但因为缺少可供参考的具体形象,所以人们无法真真实实地了解其历史特征。所以如今可供研究的对象目前只有文物,才可将不同历史时期的传统艺术形式真实的展示出来。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而这种文化传统可以世世代代激励人们奋发进取、积极创造。从文物中也可看出各国民族长期形成的人文风格、生活习俗、和民族特征等,所以说文物也是民族文化的一种象征。我们通过对文物的鉴赏,不仅可以感受文物本身所蕴藏的艺术价值,还可以联想到文物所产生的历史时期,体味当时的文化面貌和时代精神。而文物古迹更能传承我们人类文化精神,因为每一个文物、每一处古迹都曾历经沧桑,都有着丰厚的历史背景,对人类发展来说尤为重要! 文物保护工作和旅游经济开发二者应相互依托、共同发展。文物古迹是当下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如果合理利用就可以推动旅游经济的和谐发展。而且为了增加游客量,各旅游部门必然会加强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工作,尽量保持其原始形态使其经济效益最大化。而文物因其特性的珍贵性和独一无二性,一旦受到损坏就难以恢复原来面貌。对文物古迹进行旅游开发,再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有可能会给文物古迹带来伤害。因此,需管理部门高度重视、采取各种措施和政策,妥善处理好文物保护与旅游经济开发的关系。 文物古迹的教育功能体现在当我们在对文物进行保护与利用时,不仅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还可以促进人们的爱国主义热情。文物古迹蕴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可以陶冶个人情操,提升民族凝聚力,在感受祖先荣耀的同时激发当下人们对社会的热爱和进取之心!文物保护工作是爱国表现之一,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保护好这份属于历史的财产,更需将这份精神永久的传承下去。 所以无论任何时期,我们文物都是十分珍贵且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再合理利用的同时,更应该明白其蕴含的无穷无尽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历史价值,任何一个公民都有责任及义务去保护好我们中华上下五千年所流传下来的文化瑰宝。 对苏州市文物、古建和控制保护性建筑的空间属性信息和几何信息,进行地理信息编码,并通过对苏州市文物、古建和控制保护性建筑的空间地理分布,进行格网管理系统构建,使苏州市文物、古建和控制保护性建筑的保护管理更加有效。对其规范中的控制保护性建筑建筑部件进行地理信息分类和编码研究和相应的信息分类和编码工作,使苏州文物、古建和控制保护性建筑的保护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今后各地区进行文保管理提供借鉴。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江苏省文物保护条例》、《苏州市古建筑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等法律法规,以国家标准gb/t23705-2009“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地名/地址编码规则”、国家标准gb/t21720-2008“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国家标准gb/t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25529-2010“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为标准,参考行业标准ch/t9004-2009“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基本规定”、行业标准ch/t9017-2012“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库规范”、行业标准ch/z9010-2011“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地理实体与地名地址数据规范”,“苏州市控保建筑信息采集及信息管理系统规范”(草案),对所涉及的苏州市文物、古建及250处控制保护性建筑和建筑部件的空间属性信息和几何信息进行分类、编码和格网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具体流程

(1)数据采集

包括文物古建的名城、地区、年代、地址、经纬度等 实地进行数据采集(2)以道路为边界对苏州市地形图进行格网划分 苏州市姑苏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太湖流域,地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中心,2012年撤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3区而置姑苏区,总面积85.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5万,下辖17个街道。根据苏州市姑苏区文物古建分布,以及区域地理形态、河网和主要道路分布。现以道路作为构建管理格网基础,共划分为12个格网,由南向北进行格网划分。

(3)对文物古建进行编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国家标准gb/t23705-2009“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地名/地址编码规则”

[2]国家标准gb/t21720-2008“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

[3]国家标准gb/t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前期研究阶段)2022年2月29日至2022年3月13日(2周)

1.熟悉苏州,了解其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古城苏州至今仍保留着众多的文物古迹,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众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研究国内、外城市文物、古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管理和监测信息化管理的现状、技术和发展趋势,研究国家相关规范和“苏州市控保建筑信息采集及信息管理系统规范”(草稿),熟悉规范中对苏州市控制保护性建筑进行信息采集及信息管理规定,以及地理信息和测绘对象的种类、信息的获取方法、信息表现方式、管理方法等;

2.阅读相关书籍、参考资料并且对苏州市控保建筑进行实地考察。根据学校及指导老师要求完成开题报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