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村镇聚落是乡村居民生产、生活的场所,它是乡村地理的研究核心之一,也是人地关系地域体系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国外乡村聚落的研究起始于19世纪末, 直到20世纪中期开始了由定性到定量研究的转变,随后村镇聚落的研究逐渐得到进一步深入;国内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近20年来发展迅速。国内外村镇聚落研究的文献,从乡村聚落的区位、分布规律、形态,逐步转变为聚落的格局、景观、用地适宜性、优化调控、体系及聚落的综合研究等方面。当前村镇聚落空间格局及类型的研究,仍是乡村聚落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成果还是较少见。国内对于乡村聚落的研究已经开始注重定量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的应用,但是多以较大的行政区域(县、市域)为研究单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镇聚落的环境依赖性的体现。
区域社会经济和政策体系的发展与转型,带来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形态与结构的相应变化,区域和城市发展策略从整体上影响着聚落形态发展方向。因此,如何在深入研究乡村聚落空间演化机制的基础上,讨论现实存在相关问题,成为解决乡村发展瓶颈问题的急务之一。
苏州市,作为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地区,调查研究其典型地区乡村聚落及其演变机制,同时分析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形态与结构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的区域为吴江北部,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规律,乡村聚落的形态特征与空间密度,乡村的规模等级,乡村聚落的空间面积比例,建筑风格特色,乡村聚落的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及其特征的遥感制图,乡村聚落的产业特色,乡村聚落的产业特色,乡村聚落的民俗乡土文化特色,乡村聚落的演变轨迹以及乡村聚落的水文化特色调查分析。
预期的目标主要是通过以上几方面的调查研究,总结出吴江北部村镇聚落空间格局、形态与结构的规律以及此规律形成的原因。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本区域多个时相tm数据准备
(2)基于erdas系统的多光谱彩色合成处理
(3)基于erdas系统的图像几何校正处理
4. 参考文献
[1]李红波,苏南地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及其驱动机制,地理科学,2014.3.
[2]马晓东,江苏省乡村聚落的形态分异及地域类型,地理学报,2012.4.
[3]单勇兵,苏中地区乡村聚落的格局特征及类型划分,地理科学,2012.11.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3月:
(1)接受任务,了解指导教师对论文的要求和工作内容,根据论文题目阅读指导教师规定的文献,通过网络、期刊、专业书籍等进行相关背景资料了解,撰写开题报告。
(2)搜集相关资料;阅读并翻译英文文献为中文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