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过程所形成 并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功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评估,现已成为生态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的研究重点,是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础工作,并且有助于人类福利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将以非市场评价法的生物多样性和物种保护的价值评估为主导方向,单个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将逐步受到重视。如何耦合市场法与非市场法,建立完善的评估方法也将是今后的重点。然而,基于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理论的货币化定量估算方法仍能较为直接地反应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Costanza最先基于17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估算了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该方法已经视为今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的基础。
土地覆盖变化是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最直接的表现,土地覆盖现状图也是人地关系的一面镜子。土地覆盖变化通过改变地表覆盖类型,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功能。因此,基于土地覆盖变化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是最直接的方法,且能从地表生态过程及效应、土地覆盖变化过程等方面来揭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生态学意义。诸多学者也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就土地覆盖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对于快速城市化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覆盖剧烈变化及地表生态过程响应的相关报道较少。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增加、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如太湖蓝藻、无锡饮水安全,高质量耕地流失、空气和土壤重金属污染。长三角建设用地急剧增加,耕地非农转化加速,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长三角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动态值得研究。因此,本课题选择以2000-2010年长三角土地覆盖变化及生态服务价值进行分析,以便为合理的开发、利用、保护长三角地区的环境提供科学依据。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长三角地区土地覆盖分布格局。
本课题中的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泰州市、扬州市、南通市、南京市、镇江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浙江省(湖州市、嘉兴市、杭州市、绍兴市、宁波市、舟山市、台州市)两省一市共16个城市。
(2)长三角地区不同土地覆盖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确定。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方法:
借助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方法进行长三角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
使用arcgis中的按掩膜提取,几何计算器计算面积。
4. 参考文献
1.刘桂林, 张落成, 张倩. 长三角地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4, 34(12): 3311-3319.
2.彭文甫, 周介铭, 杨存建, 等.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四川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4, 23(07): 1011.
3.谢高地, 鲁春霞, 成升魁. 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j]. 资源科学, 2001, 23(6): 5-9.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研究工作准备阶段(2022.3.6——2022.4.9): 2022.3.6——2022.3.19为准备工作阶段,包括查阅资料、实验数据收集与阅读文献等;
2022.3.19——2022.4.9为开题阶段,主要工作是撰写开题报告、数据处理等。 二、研究工作开展阶段(2022.4.9——2022.5.19): 2022.4.9——2022.5.01为研究攻坚阶段,主要是研究论文撰写阶段; 2022.5.02——2022.5.19为论文修改阶段,对前期工作进行修改和完善。 三、论文提交阶段(2022.5.20——2022.6.10) 2022.5.20——2022.5.30为毕业论文查重阶段; 2022.6.01——2022.6.10为修改、打印、装订以及提交论文。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