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气象科学的进步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值天气预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然而,由于观测站点分布不均匀、观测资料时间跨度有限等问题,数值天气预报的精度仍有待提高。
在此背景下,再分析资料应运而生,其通过将历史观测数据与数值模式输出结果进行同化,重建了全球范围内长时间序列、高分辨率的气象要素数据集,为气候变化研究、气象灾害预测等提供了重要支撑。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再分析资料的出现为气候变化研究、气象灾害预测等提供了新的数据基础和研究手段,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再分析资料的应用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迅速。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主要内容:
1.收集江苏地区气象观测站点的观测数据,包括气温、降水、风速等,并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处理。
2.获取era5、cfsr和jra-55三套再分析资料在江苏地区的对应数据,并进行空间插值,使其与观测站点的数据在空间分辨率上保持一致。
3.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包括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相关系数等,定量评估三套再分析资料与观测数据的偏差程度,分析其在刻画江苏地区气温、降水和风速等气象要素时空分布特征方面的能力差异。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定量分析为主,结合定性分析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数据收集与预处理:收集江苏地区气象观测站点的历史观测数据,并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剔除异常值和缺测值。
下载era5、cfsr和jra-55三套再分析资料在江苏地区的对应数据,并进行空间插值,统一数据分辨率和投影方式。
2.准确度评估指标计算:利用统计分析方法,计算三套再分析资料与观测数据之间的偏差程度,评估指标包括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相关系数等。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
1.区域性研究:针对江苏地区的气候特征,对三套常用的再分析资料进行精细化评估,弥补了以往研究中对该地区再分析资料评估不足的缺陷。
2.多要素对比:综合评估三套再分析资料在气温、降水、风速等多个气象要素方面的准确度,为不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再分析资料提供更全面的参考依据。
3.结合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分析:将再分析资料的评估结果与江苏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相结合,深入探讨造成误差的原因,为提高再分析资料在该地区的应用精度提供参考。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王蕾,郭生海,王澄海,等.基于逐日气温和降水量的三套再分析降水资料在江西省的适用性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21,28(05):145-154.
2.李扬,张强,黄嘉慧,等.基于气象观测的中国区域多套再分析地表气温数据评估[j].高原气象,2020,39(03):539-550.
3.潘学标,张强,徐建军,等.中国区域多套再分析降水数据的评估及应用对比[j].大气科学,2019,43(02):255-268.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