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极端气温事件作为气候变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对人类社会、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加剧,极端气温事件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呈现出显著变化,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之一,在快速增暖的背景下,中国冬季极端气温事件也表现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对农业生产、能源消耗、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稳定等方面产生着深远影响。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极端气温事件及其变化特征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中国极端气温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成因机制以及影响评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例如,一些研究分析了中国近几十年来极端气温事件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变化趋势,发现大部分地区极端高温事件呈现增多增强的趋势,而极端低温事件则呈现减少减弱的趋势[1-3]。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研究将围绕中国冬季极端气温指数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展开,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中国冬季极端气温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
利用中国气象站点观测数据,计算中国冬季极端气温指数,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趋势。
利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reof)等方法,识别中国冬季极端气温指数的主要空间模态及其时间演变规律。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
1.数据收集与处理:收集中国气象数据网提供的中国大陆地区气象站点观测数据,包括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等。
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剔除缺测值和异常值,并进行数据插补和标准化处理。
2.极端气温指数计算:根据极端气温指数的定义,利用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数据,计算中国冬季(12月至2月)的极端气温指数,例如,极端高温指数、极端低温指数、日温差指数等。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
1.关注中国冬季极端气温指数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区别于以往多关注线性趋势和年际变化的研究,本研究将重点关注年代际尺度上的变化特征,揭示中国冬季极端气温事件的长期演变规律及其区域差异。
2.结合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和数值模拟结果:本研究将采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例如,滑动平均、小波分析、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等,对中国冬季极端气温指数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多角度分析。
同时,还将结合数值模拟结果,进一步验证分析结果,并探讨其未来可能变化趋势。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