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FID的多节点无线通信与组网设计开题报告

 2021-08-08 21:44:4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祸合(电感祸合或电磁祸合)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

识别系统在许多服务领域、货物销售与后勤分配方面、商业部门、生产企业和材料流通领域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条型码系统和ic卡系统是识别系统中的最具代表性和应用最广泛的两种技术。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条型码在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条型码虽然很便宜,但它的不足之处在于存储能力以及不能改写。对ic卡来说,对ic卡的识别需要机械触点,然而,在许多情况下,机械触点的接通是不可靠的。

rfid技术最早的应用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飞机的敌我目标识别,但是由于技术和成本原因,一直没有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网络通信、信息安全等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rfid技术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rfid标签体积小、,容量大、寿命长、可重复使用、支持快速读写、非可视识别、移动识别、多目标识别、定位及长期跟踪管理。rfid技术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应用空间,被认为是21世纪的最有发展前途的信息技术之一。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我国对rfid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起步较晚,应用还是集中在一些特别领域的闭环应用,如小区内的门禁系统、集装箱运输系统等领域,但是距物流领域对rfid的要求差距还较大,推进rfid技术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国策。

2004年2月,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宣布成立电子标签国家标准工作组,负责起草、制定中国有关电子标签的国家标准。2004年4月,中国企业分别加入epcglobal和日本的uid,同时epcglobalchina和uid中国中心成立。

2004年的6月由复旦大学等研究机构提交的rfid的国家标准,成为我国rfid技术的长期发展纲要。2005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全球rfid中国峰会上,中国rfid产业联盟成立。2006年,中国科技部宣布,在十一五期间,将在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领域拨款一亿两千八百万,力争实现中国rfid领域技术突破与自主创新。2006年6月中国rfid发展政策白皮书出台。rfid理论研究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通信协议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本文实现研究的是一个基于rfid的多节点无线通信与组网设计,系统相对简单,但却功能完整,包括了系统详细的硬件设计,测温和无线发送的软件设计及单播路由算法设计与实现。

论文的具体计划如下:

第一章讨论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详细介绍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nrf24l01的应用和无线通信协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是创建射频芯片nrf24l01的设备驱动,然后以此为节点设计移动自组网协议。相比其他类似的研究课题,本课题包括以下几点创新之处:

(1)设备节点采用stc芯片与射频模块nrf24l01相结合的方式,其运算能力高,可以在该系统中运行较为复杂的自组网协议。

(2)驱动程序采用模块化方式,可以在使用的时候随时插入进内核,在不使用的时候随时卸载驱动模块。这与直接编译进内核的驱动设计方式相比,具有更好的灵活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