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3476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锂电池是20世纪开发成功的新型高能电池,可以理解为含有锂元素(包括金属锂、锂合金、锂离子、锂聚合物)的电池,可分为锂金属电池(极少的生产和使用)和锂离子电池(现今大量使用)。由于石油储量有限和全球变暖的威胁,使用可充电锂离子电池进行化学能储存将对人类生活越来越重要。因此,近年来,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备受关注[1]。
锂离子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等几部分构成,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充电时,li 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此时负极处于富锂态,正极处于贫锂态;放电时则相反,li 从负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正极,正极处于富锂态,负极处于贫锂态。为保持电荷的平衡,充、放电过程中li 在正负极间迁移的同时,有相同数量的电子在外电路中来回定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流[2]。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一直是当今科学研究的热点,现在商业化用的正极材料主要有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等[3-4],随着技术的发展,传统正极材料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因此寻求新的材料来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成为趋势。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1、基本内容及目标
文献调研,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了解选题与社会、健康、安全、成本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关系;熟悉材料结构、性能的分析方法,分析隔膜材质、铜源等因素对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1-3周:查阅相关文献,熟悉课题内容;了解研究所需原料、仪器和设备;确定实验方案,完成开题报告;
4-12周:分析隔膜、正极材料等对锂铜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13-15周: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答辩。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 wang y, zhou h. a new type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y based on a cu-cathode [j]. e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s, 2009, 11(9): 1834-1837.
[2] 郭炳焜, 徐徽, 王先友, 等. 锂离子电池[m]. 长沙: 中南大学出 版社, 2005: 48-65.
[3] huang y, zhang w, li s, et al. activate metallic copper as high-capacity cathode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via nanocomposite technology [j]. nano energy, 2018, 54: 59-65.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