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1,3,4-噁二唑基团的液晶小分子的设计和合成开题报告

 2021-08-08 02:40:59

全文总字数:958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4-噁二唑类衍生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及较高的电子亲和性,已被广泛应用于有机电子传输材料、发光材料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

从已报道的文献来看,具有液晶性的1,3,4-噁二唑类化合物由于自身具有的自发有序结构,赋予了这类化合物更为优良的光电性能,在有机光电器件制备方面显示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设计合成了1,3,4-噁二唑类液晶小分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自从1970年Freiser采用分子场理论计算预测双轴向列相(Biaxial nematic phase Nb)的存在和1980年由Yu等人首次证明溶致液晶体系能够形成Nb相以来,Nb相本身所固有的热力学、动力学性质和其在显示器件应用中较传统液晶分子响应速度快的优良特性,引发了液晶界科研工作者对N 探索的极大热情。

近年来,以噁二唑作为中心基团合成弯曲型分子成为液晶界关注、研究的热点,有文献报道它能够形成罕见的热致型双轴向列相。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通过对n=2的含有1,3,4-噁二唑基团的液晶小分子,首先加入乙腈,碘化钾进行90℃加热30h,进行一系列的萃取,蒸馏的产物再次与无水肼反应30h,再次对产物进行萃取蒸馏等操作,现产物进行红外测量,判断实验过程中羟基链接是否正确,最后加入草酰氯反应,同上操作

4. 研究创新点

通过测定噁二唑类衍生物的羟基的链接状况从而判断是否具有液晶相,再通过引入其它基团等条件,分析羟基的链接状况是否再次发生改变进而判断噁二唑类衍生物的液晶性能的改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