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药物制剂的研究在20世纪60年代后迅速发展,目前普遍认为其发展可划分为五个阶段:膏、丹、丸、散等作为第一代制剂通过简单加工以供口服为特征;将伴随着机械化、自动化工业发展而开发的更简便临床用药的片剂、胶囊剂、注射剂和气雾剂等为第二代;将改变必须频繁用药而能在体内维持长时间药效的缓释控释给药系统成为第三代;将使药物富集于靶器官、靶组织甚至靶细胞,达到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的靶向给药系统成为第四代制剂;将同步反映时辰生物学技术与生理节律的脉冲式给药系统以及根据所接受的反馈信息自动调节释放药物量的自调式给药系统成为第五代制剂。药用生物材料在药物微囊化的制备过程中起着对药物靶向、药物缓释、保持药物活性及改善给药等作用,对材料的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1]。
壳聚糖是甲壳素脱乙酰化的线形高分子,是唯一天然碱性氨基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具有光谱抗菌性、抗感染作用,可促进伤口愈合、增强免疫等特性,在医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2]。壳聚糖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抑菌、抗肿瘤、强化肝功能、降低血糖和胆固醇、抑酸、对胃肠道消化系统具有抗凝血活性、抗血栓、免疫促进作用等,这些特殊性质使壳聚糖在药物载体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壳聚糖微球具有无毒、生物相容性好、生物可降解、控制药物释放、增加药物局部滞留、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等特点[3]。
壳聚糖微球具有很多优良的特性:控制药物的释放,减小药物的刺激性和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的稳定性,防止药物的氧化降解,水解、保护多肽药物免遭酶的破坏;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4]。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壳聚糖作为药物载体有许多应用,主要有缓释微粒、缓释片剂、缓释膜、缓释凝胶等形态。缓释微粒是研究比较多的药物缓释剂型,包括微球和纳米粒。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制备成纳米粒,其微小的体积,具有药物包封率高、稳定性强和释药时间长等优点,能促进药物溶解、改善吸收、提高药物利用率等作用。缓释片一般是吧不溶于水的药粉混合于壳聚糖浓溶液中,分散均匀并使之微粒化,干燥,再压制成片,在制药工业上被直接用来作为控释固体药物的压片赋形剂和分散剂。壳聚糖缓释膜是将药物溶解、均匀分散在成膜材料中制成薄膜,厚度约几毫米,能与消化道有较好的相容性,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且原料便宜,易加工成型等优点。缓释凝胶主要的类型包括ph释药凝胶、酶响应凝胶、电响应性凝胶、温敏凝胶[5-7]。
目前壳聚糖载药微球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在选择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制备壳聚糖载药微球的常用方法有喷雾干燥法、乳化交联法、ph值法、乳液-溶剂蒸发法、凝聚法等方法。
(1)喷雾干燥法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1.通过乳化交联法制备了xx-壳聚糖载药微球,充分考察影响壳聚糖载药微球的各种因素,设计正交实验得出最佳工艺。
2.用红外光谱、紫外分光光度计、激光粒度分析仪、热式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热重-示差扫描量热法对制备的微球进行表征。
4. 研究创新点
将改性壳聚糖微球和未改性壳聚糖微球的性能进行对比,得出性能比较好的改性缓释壳聚糖载药材料。
实验中,针对当前壳聚糖研究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改进实验方案。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