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1279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有机发光材料通常含有较大的共轭基元。
大多数有机发光材料在稀溶液状态下可以具有很好的发光性能,但在聚集态时通常会呈现发光效率降低甚至不发光的现象,即聚集诱导荧光猝灭,与此同时还常常伴随着发射峰的变宽或红移,这就限制了这些材料的应用范围。
荧光碎灭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在固态时分子间电子振动的相互作用会导致非辐射的去活化过程,或者是由于平面π共扼荧光生色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变强而形成激基缔合物。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目前国外对有机发光材料的研究非常广泛,从合成方法、材料的各项性能参数等方面对材料的发光性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某些有机发光材料已进行了大量生产.国内有机发光材料的开发多处于实验室阶段,而且新种类较少,大规模生产报道也有限.而有机发光材料作为一种新兴的功能材料,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是一个充满广阔发展前景的领域.广大研究工作者应加大研究力度,积极推进我国有机发光材料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
lutun等用pd(pph3)4/pph3作催化剂,环合二元酰肼制得2,5-二取代-1,3,4-噁二唑化合物.此方法有副产物酰肼和芳香酸生成,在体系中加入苯甲酸酐可抑制二元酰肼的水解,提高产率。
liras等在二氯甲烷中用三氟乙酸酐处理二元酰肼,合成了不对称的二取代的1,3,4-噁二唑化合物,产率可以达72%~ 95%.周其凤研究组设计合成了 2,5-二(5-对叔丁基苯-1,3,4-噁二唑)乙烯基苯单体,并用偶氮二异丁腈(aibn)引发其进行自由基聚合得到带双噁二唑基的甲壳型聚合物。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取代基对1,3,4-噁二唑衍生物的发光性质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来进行一系列表征 2016年12月-2017年1月,收集资料,整理文献; 2017年2月-2017年3月,撰写开题报告; 2017年3月-2017年4月,做实验,整理数据; 2017年5月-2017年6月,写论文并修改,准备答辩
4. 研究创新点
探索一系列结构新颖的含 1,3,4-噁二唑的二苯乙烯衍生物,该类化合物含有一个二苯乙烯基团,由于1,3,4-噁二唑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及荧光特性,分子结构中引入了噁二唑五元杂环,以期望提高分子的荧光性质,寻找生物活性更好的目标化合物。
经过文献研究,以对甲苯甲酰肼为起始原料,经过酰腙氧化环合反应、NBS 溴代反应、亚磷酸三乙酯酯化和Wittig-Horner 四步反应合成了含 1,3,4-噁二唑二苯乙烯目标产物。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