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4217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和交通网络建设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高铁和地铁建设的大量开展,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制品已经成为我国混凝土产业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也对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和拆模时间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的确立、实施和深入,对混凝土制品的使用寿命也提出了较高要求。
目前,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模具周转速度,通常采用高温高压养护和添加早强剂的方法。高温高压养护能耗高,不利于节能减排。因此筛选合适的早强剂成为提高预制构件生产效率、降低能耗的优选技术途径。而以无机类、有机类为主的早强剂多年来应用普遍,但存在诸多弊端,常引起混凝土工作性及耐久性的降低,如三乙醇胺类早强剂用量不易控制,且过掺易造成超缓凝或快凝,对后期强度也有所影响;氯盐早强剂(如氯化钙)易引起钢筋腐蚀;硫酸盐类早强剂使水泥石中大孔含量提高,导致混凝土的抗渗性和耐腐蚀性降低。这些负面影响限制了传统早强剂在混凝土制品的使用。
近年来,人们发现许多纳米粒子,包括纳米sio2、纳米tio2、纳米caco3、c-s-h晶核等,由于成核效应,对水泥水化具有显著的加速作用。因此,通过掺入纳米颗粒使其在水泥中充当成核位点,已成为加速水泥基材料水化的新途径,这样可以减少预制构件蒸养时间甚至达到免蒸养。由于c-s-h晶核与水泥水化产物c-s-h凝胶结构类似,与其它纳米材料相比能更有效地促进c-s-h凝胶的形成。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2.1基本内容
本次毕业设计采用不同聚羧酸减水剂(pce)合成c-s-h晶核,研究不同pce对c-s-h晶核结构、形貌及颗粒尺寸的影响,进而探明其对水泥水化的影响规律。
2.2 技术方案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第1-3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完成英文翻译。明确研究内容,了解研究所需原料、仪器和设备。确定技术方案,并完成开题报告;
第4-8周:按照设计方案,开展实验样品制备;
第9-15周:实验测试与表征;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v. kanchanason, j. plank, role of ph on the structure, composition andmorphology of c-s-h–pce nanocomposites and their effect on early strengthdevelopment of portland cement[j],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2017, 102: 90-98.
[2]j. sun, h. shi, b. qian, z. xu, w. li, x. shen, effects of syntheticc-s-h-pce nanocomposites on early cement hydration[j], construction andbuilding materials,2017, 104: 282–292.
[3]m. schnlein, j. plank, a tem study on the very early crystallizationof c-s-h in the presence of polycarboxylate superplasticizers: transformationfrom initial c-s-h globules to nanofoils[j],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2018,106: 33-39.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