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889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通过两种不同的合成线路来得到甲基取代的双氮硅配体,并且要了解反应的条件和反应的环境,最后通过核磁共振的方法了解并分析该配体的结构。人们很早就开始接触配位化合物,当时大多用于日常生活用途,原料也基本是由天然取得的,比如杀菌剂胆矾和用作染料的普鲁士蓝。最早对配合物的研究始于1798年。我研究的是双齿化合物,双齿化合物可以在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取代反应获得我们所需要的稳定的五元环和六元环,然而合成这些双齿化合物都离不开催化剂。大多数的催化剂都是含有金属元素或类金属元素的化合物,这其中又以含过渡金属元素的催化剂最多。通过催化剂的作用合成的配体,就是希望后面合成一些金属化合物或低价金属化合物可研究其催化性能。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甲基取代的双氮硅配体的合成和表征实验在国内运用较少,国外比较成熟。1990年PhilipP.Power等人发现甲基取代的双氮硅配体存在许多的衍生反应,过量的正丁基锂使得所得到的的配体继续反应,氮上的氢离子被金属离子锂取代,生成[{Li(Mes)N}2SiMe2]2。他们还发现氮硅配体也可以和过渡金属锰等反应产生新的配体,氮上的氢被过渡金属取代,所产生的氮金属键空间灵活性极好,使得配体具有更好的性质结构。2002年MichaelS.Hill等成功发现氮硅配体遇到新的溶剂,如四氢呋喃等会产生一系列反应,[Me2Si(DippLi)2]2和ZrCl4在四氢呋喃的环境中,生成新的更复杂的配体[{Me2Si(t-BuN)2}(THF)2]。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1.2016年2月:先进行苯基取代的双氮硅配体的合成及表征。
2.3月到4月:探索合成苯基取代的双氮硅配体的其他途径,并希望得到相关化合物的晶体。
3.5月到6月:通过研究和分析相应双氮硅配体的核磁共振谱图,从而了解到配体的性质和结构。
4. 研究创新点
本实验通过添加二苯基二氯硅烷取代一定量的2,6-二异丙基苯胺,一方面因所需配体的原料比较廉价;另一方面合成所需配体的步骤也相对较容易。所以希望通过这类配体为切入点从而来获得结构新颖的一类双齿配合物。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