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纳米科技促进了纳米药物载体系统研究的快速发展,最近的研究集中在开发结构稳定、生物相容性好、药物装载率高和能靶向可控释放的纳米粒子作为药物载体。
由于二氧化硅的结构及表面性质清楚,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能较好地进行表面的功能化修饰等优点,使得硅纳米材料在生物医药学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其中多孔性硅纳米粒子尤受关注。
多孔性硅纳米粒子具有很多像蜂巢一样的小孔,小孔有很多中空的管道组成,这样的结构能增强对生物活性分子(如药物)吸附率,从而显著提高药物分子的载药能力。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多孔硅由a.uhlir在1956年研究hf溶液电抛光硅时发现,[1]它是一种通过电化学阳极氧化或化学浸蚀单品硅片而形成的,具有以纳米硅原子簇为骨架的海绵状结构的新型功能材料。
[2-4]1990年,l.t.canham等[5]发现多孔硅在室温下可发出高效率的可见光,并提出量子限制效应模型。
随后各国研究人员在多孔硅制备方法、发光机理解释、应用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研究。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多孔硅纳米粒子进行烷基化后,用牛血清蛋白表面修饰,形成bsa/psinps纳米复合材料并与dox结合后,探究其在人体环境中的生存条件,达到后续能与细胞结合的目的。
接下来的工作方向是生物材料,抗癌药物载体方面。
本课题主要研究纳米药物载体、多孔硅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制备工艺和药物载体技术,并使之在保持多孔硅纳米粒子高反应活性的前提下,提高多孔硅在生物环境中的稳定性。
4. 研究创新点
先前科学家们对于多孔硅纳米材料的主要研究方向在于多孔硅纳米复合含能材料、纳米多孔硅膜及纳米多孔硅阻抗生物传感器,而本课题主要研究方向在于纳米多孔硅作为药物载体在抗癌方面的应用。
通过文献了解到发光多孔硅纳米颗粒(psinps)作为纳米载体用于药物递送和靶向,由于其大的表面积和孔体积,孔径可调,高的药物有效载荷,并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
[29-34]从这些优点中受益,各种各样的治疗和显像剂的已成功地装入psinps基于纳米载体,例如药物分子[35-42],肽[43],小分子干扰rna[44-46],无机纳米颗粒[47-48],和单克隆抗体[49]。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