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杂石墨烯-CuBi2O4的合成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开题报告

 2022-03-18 20:58:0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水体中高浓度的氨氮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水体中的藻类大量繁殖、繁衍,水体发臭;同时高浓度的氨氮会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鱼类等生物的大量死亡[1]。

高氨氮水体产生的一些藻类蛋白质毒素,能通过水生生物富集,通过食物链使人中毒;氨氮还给水体的消毒和工业循环水的杀菌处理增大了氯的用量;氨氮对某些金属,特别是对铜具有腐蚀性[2-5]。

世界卫生健康组织规定饮用水中的氨氮质量浓度不得超过1.5 mg/l[6-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探索氮杂石墨烯-铋酸铜制备的最佳制备方案和最佳组成和最佳合成条件,考察合成的最佳配比,并且考察氨氮降解的最佳催化剂用量,降解ph值、降解效率等。

具体内容如下:(1)、查阅相关文献;(2)、合成氧化石墨烯、氮杂石墨烯、铋酸铜;(3)、用水热法合成氮杂石墨烯-铋酸铜;(4)、对铋酸铜、氮杂石墨烯-铋酸铜进行表征及对氨氮进行降解;(5)、对数据进行分析。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合成氮杂石墨烯,然后将其与硝酸铋、硝酸铜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通过水热法制备氮杂石墨烯掺杂的铋酸铜纳米颗粒。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合成氧化石墨烯、氮杂石墨烯、铋酸铜(2)可见光光催化降解氨氮试验1.不同合成配比,PH=9.51条件下的降解效率;2.最佳合成配比,不同PH条件下的降解效率;(3)近红外光催化降解氨氮试验

4. 参考文献

[1] 钱易.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50-51.[2] 罗广英.折点加氯去除水中氨氮[J].广州化工,2009,37:172-174.[3] 任义,王磊,狄雅茹. 氨氮废水处理技术进展综述[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 2008,11: 90-92.[4] 岳瞬琳.给水中的氨氮问题[J]. 净水技术,2001, 20(2):12-15.[5] 赵小蓉,杜冬云,陆晓华.处理氨氮废水的试验研究[J]. 工业水处理,2003,23(2):37-39.[6]Lee J,Park H,Choi W.Selective photocatalytie oxidation of NH3 to N2 on platinized TiO2 in water. Environ . Sci . Technol. 2002,36:54625468.[7]Zhu X D,Casfleberry S R,Nanny M A,et a1.Effects of pH and catalyst concentration on photocatalytic oxidation of aqueous ammonia and nitrite in titanium dioxide suspensions. Environ . Sci . Technol.2005,39:37843791.[8]Allen M J, Tung V C, Kaner R B. Honeycomb carbon: A review of grapheme, Chemical Reviews, 2010, 110(1): 132-145. [9]柏嵩,沈小平.石墨烯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化学进展,2010, 22(11): 2106-2118. [10]刘文龙,钱仁渊,包宗宏.吹脱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 [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4):56-59.[11] 王斌,王黎伟,富 江.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研究 [J].污染防治技术,2007,20(3):7-8.[12] 许国强,曾光明,殷志伟. 氨氮废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J]. 湖南有色金属,2002, 18(2):29-33.[13] 牛建宇. 水中氨氮脱除方法研究进展[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25):105-107.[14] Carraway E R,Hofman A J,Hofman M R.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s of semiconductor photocatalysis [J].Environ Sci Technol, 1994,28(5):786-793.[15] Fujishima A , Honda K .Electro chemical photolysis of water at a semiconductor electrode[ J] .Nature , 1972 , 238 :37-38.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第1-2周(2022年3月2日2022年3月15日)查阅文献资料。

(2)第3-4周(2022年3月16日2012年3月29日) 作开题报告。

(3)第5-11周(2022年3月30日2022年5月17日)进入实验室做毕业论文实验(4)第12-13周(2022年5月18日2022年5月27日)分析总结数据、撰写毕业论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