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课题研究背景
有关氮杂环卡宾的研究是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有代表意义的氮杂环卡宾是咪唑型nhc、咪唑琳型nhc、三唑型nhc以及苯并咪唑型nhc。氮杂环卡宾一般以单线态形式存在,卡宾碳原子采用sp2杂化形式,卡宾碳原子周围只有六个电子,是一个缺电子体系。从共轭效应考虑,两个氮原子p轨道上的孤对电子和卡宾碳原子上的空p轨道为给电子共轭提供了条件,这样可以降低卡宾碳原子的缺电子性,具有较强的电子供给能力。从诱导效应考虑,两个电负性较大的氮原子与卡宾碳原子相连,由于氮原子的吸电子作用能够使卡宾碳原子上的孤对电子趋于稳定。另外,碳碳双键参与共轭也能够增加体系的稳定性,因此由咪唑形成的氮杂环卡宾是一个比较稳定的体系。
氮杂环卡宾具有很强的供电子作用,能和各种价态的金属尤其是过渡金属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同时氮杂环卡宾配体比较廉价、无毒,在催化过程中能够稳定催化反应中的活性中间体零价金属并且所形成的配合物在空气中稳定,所以它是有机膦配体的一种理想替代品。
卡宾前体大都是功能化的咪哇盐,因此合成新型功能化咪哇盐是近年来研究的重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 主要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并简述氮杂环卡宾的特点、性质及氮杂环卡宾的制备方法,而氮杂环卡宾咪唑盐前体是最常用的合成氮杂环卡宾的前体,由于篇幅所限,因此本文主要围绕氮杂环卡宾盐前体的制备方法综述。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电子资源数据库等途径查阅大量文献,理解氮杂环卡宾、咪唑盐等相关知识,理清氮杂环卡宾及其相关配体的研究现状,学习咪唑类配体有机合成有关理论知识,获取氮杂环卡宾物理化学性质等相关研究信息,对氮杂环卡宾咪唑盐前体的主要制备方法进行归纳,并对氮杂环卡宾在相关领域的应用进行总结。
- 研究步骤
1.查阅相关中外文献,了解氮杂环卡宾的研究背景及现状,对课题的研究内容有充分的认识;
2.对所查到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了解氮杂环卡宾的常见合成路径;
3.结合相关文献及所学知识,对几种氮杂环咪唑盐前体的制备方法进行分析;
4. 参考文献
[1]f.-m. hwang, h.-y. chen, p.-s. chen, c.-s. liu, y.chi, c.-f. shu, f.-i. wu, p.-t. chou, s.-m. peng, g.-h. lee, inorg. chem. 2005,44, 1344
[2]m.-h. tsai, h.-w. lin, h.-c. su, c.-c. wu, f.-c. fang,y.-l. liao, k.-t. wong, c.-i. wu, adv. mater. 2006, 18, 1216
[3]l. s. hung, c. w. tang, m. g. mason, appl. phys. lett.1997, 70, 152.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 2022-2022 -1学期,第17周,师生互选,确认选题;
(2) 2022-2022-2学期,第1周 (2022/02/24-2022/02/28), 下达达毕业论文任务书;
(3) 第2周~第3周(2022/03/02-2022/03/13),学生文献调研,进行开题报告;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