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国内外研究动态以及选题依据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食品的安全和卫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食品从原材料处理到成品加工,到最后流入市场,在此过程中每一环节都可能出现微生物污染的情况,进而导致摄入后引发食源性疾病,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了世界范围内广泛关注的问题,而微生物污染是影响食品安全最重要的因素,由食源性致病菌导致的各种疾病也逐渐成为食品领域的焦点。2019年who调查中显示,全球在食用受污染的食物下导致患病的人预计有6亿人(每10人中就有1人),而死亡人数达到42万。其中5岁以下儿童患病比例可达40%,每年有12.5万人死亡。统计2014-2018年我国多地的食源性致病菌种类及数量,数据结果显示,在总共统计的10类11223份在售食品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数据中,检测出食源性致病菌(包括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蜡样芽孢杆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共6种,总检出率最高的依次是水产品(19.48%)、米面制品(15.62%)、餐饮食品(12.12%)和豆制品(12.00%)[1]。因此,我国在售食品普遍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形势严峻不容乐观。加强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情况分析,建立有效的检测方法极为必要。
大肠埃希氏菌(escherrichia coli, e.coli)为一种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无芽孢,兼性厌氧,有鞭毛,具有运动性。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环境及食物中。按照对应生物学特点,致病性大肠杆菌可分为6大类: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coli, ep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coli, ehec)、弥散黏附性大肠杆菌(daec)、肠聚集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coli, eaec)、肠产毒素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coli, et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enteropathogenic e.coli, eiec)[2]。其中大肠杆菌o157是一种重要病原菌,动物为其重要的传染源,可于宰前感染,较常见的有牛、鸡、羊、狗、猪等,动物的粪便中也常常能够分离出o157∶h7 大肠杆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群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的食源性致病菌,人群感染此菌后经常患有严重的腹部绞痛和出血性腹泻,并且仅十分之一的患者会发展为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严重者甚至发展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3-4],死亡率高达30%[5]。在我国e.colio157:h7是现有的对国民健康具有重大威胁的致病原之一[6]。因此如何实现大肠杆菌的实时快速检测是当前研究的主要热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 研究的目标、内容
1)筛选特异性靶点:利用ncbi、notepad 等程序进行靶点的筛选;
2)靶点的特异性验证:利用国标gb4789.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致泄大肠杆菌的检测方法,设计自筛靶点的引物,对种间以及种内菌株进行检测;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 研究方法以及实验方案
1.1 研究方法
主要检测方法:hrm-rt-pcr检测技术:
4. 研究创新点
1)大肠杆菌基因组信息量庞大,目前尚且存在大量未发掘的特异性靶点,且不同靶点的序列组成对检测效率也有一定能够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大肠杆菌O157的基因组序列及生物信息学手段从中发掘出新型的特异靶序列;
2)本实验建立以HRM-RT-PCR技术为主的大肠杆菌分子快速检测方法,简便,快捷,敏感性高,成本低,非常适合大量样品的实时快速分析。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9年7月-2019年9月:查阅文献,确定课题基本的实验思路与技术路线,完成特异性靶点的筛选;
2019年9月-2019年11月:完成文献综述的撰写、对自筛靶点特异性的验证;
2019年11月-2020年1月:完成染料的选取、hrm-rt-pcr检测体系的优化并且书写开题报告;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